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沈67块薄互层砂岩剩余油分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构造特征第11-16页
   ·地层对比与划分第11-13页
   ·断裂特征第13-14页
   ·沈67 区块微构造特征第14-16页
第二章 储层表征与预测第16-26页
   ·测井资料解释第16-17页
     ·储层四性关系分析第16页
     ·测井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及解释参数分析第16-17页
   ·有效厚度物性标准第17-18页
     ·物性下限第17页
     ·电性下限第17-18页
   ·水淹特征分析第18页
     ·微观水淹特征分析第18页
     ·水淹电性特征分析第18页
   ·沉积微相特征第18-20页
     ·沉积微相剖面相特征第18-19页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第19-20页
   ·储层概率相研究第20-21页
   ·储层非均质特征分析第21-22页
     ·储层隔层特征第21页
     ·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第21-22页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第22页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第22页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第22-23页
     ·渗流主控参数的优选第22页
     ·流动单元的分类第22-23页
     ·流动单元展布第23页
   ·储层三维建模第23-24页
   ·储层反演第24-26页
第三章 油气水分布规律及储量估算第26-28页
   ·油气水分布规律第26-27页
     ·油气分布规律第26页
     ·油藏类型第26-27页
     ·流体性质第27页
   ·储量计算第27-28页
     ·计算单元的划分第27页
     ·含油面积第27页
     ·储量变化原因分析第27-28页
第四章 油藏工程综合研究第28-36页
   ·沈67 块开发阶段划分及特点第28页
     ·上产阶段(时间:1986 年~1988 年)第28页
     ·稳产阶段(时间:1989 年~1993 年)第28页
     ·递减阶段(时间:1994 年~)第28页
   ·注水效果研究第28-31页
     ·沈67 区块含水上升规律第28-29页
     ·综合含水评价第29-30页
     ·注水井见效分析第30页
     ·注水波及状况评价第30-31页
   ·可采储量预测第31页
     ·水驱特征曲线法第31页
     ·经验公式计算可采储量第31页
   ·历年调整井效果分析第31-33页
     ·合理井距的确定第31页
     ·调整井水淹状况分析第31-32页
     ·调整井生产状况分析第32-33页
   ·措施效果评价分析第33页
     ·调补层第33页
     ·堵水第33页
     ·压裂酸化第33页
     ·防砂第33页
   ·剩余油分布规律第33-36页
     ·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第33-34页
     ·微观残余油分布形式第34页
     ·剩余油分布类型第34-36页
第五章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第36-39页
   ·总体指标拟合第36-37页
     ·地质储量拟合第36页
     ·油藏初始压力第36页
     ·综合含水率第36页
     ·油藏总体压力第36页
     ·油藏边部水体第36-37页
   ·单井指标拟合第37页
   ·各井吸水剖面拟合第37页
   ·剩余油分布研究成果分析第37-39页
     ·Ⅲ油组第38页
     ·Ⅳ油组第38-39页
第六章 开发调整方案设计第39-42页
   ·开发调整方案设计原则第39页
   ·调整措施研究第39-40页
     ·新井加密井网第39页
     ·侧钻井第39页
     ·新井网辅助调整第39页
     ·老注采井层位全面调整第39-40页
     ·分层开发试验区设计第40页
   ·开发调整方案设计第40-41页
     ·方案0:基础方案第40页
     ·方案1:加密新井并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第40页
     ·方案2:侧钻井并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第40页
     ·方案3:加密新井、侧钻井并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第40页
     ·方案4:老井层位调整第40页
     ·方案5:局部加密、侧钻,全面层位调整第40页
     ·方案6:试验区分层开发方案第40-41页
   ·经济评价第41页
   ·开发调整效果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详细摘要第46-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78~2008年中国广播传媒经营管理演变探究
下一篇:指纹识别技术在电视大学公共机房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