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断裂力学的船体结构疲劳评估方法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疲劳强度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 ·疲劳强度累积损伤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12-16页 |
| ·裂纹扩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16-21页 |
| ·国内外船舶结构疲劳强度校核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 ·船舶结构疲劳强度校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7-28页 |
| 第2章 船体结构的疲劳强度评估方法 | 第28-54页 |
| ·概述 | 第28-29页 |
| ·疲劳破坏机理 | 第29-32页 |
| ·裂纹的分类 | 第29-30页 |
| ·疲劳破坏的过程 | 第30-32页 |
| ·疲劳强度的校核方法 | 第32-53页 |
| ·基于S-N曲线的疲劳评估方法 | 第33-39页 |
| ·基于断裂力学的疲劳评估方法 | 第39-51页 |
| ·两种疲劳强度校核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3章 应力强度因子及断裂判据确定的方法介绍 | 第54-74页 |
| ·概述 | 第54-56页 |
| ·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 | 第56-63页 |
| ·普遍形式的复变函数法 | 第57-58页 |
| ·积分变换法 | 第58页 |
| ·权函数法 | 第58-59页 |
| ·应力集中系数法 | 第59页 |
| ·叠加原理 | 第59-60页 |
| ·实验法 | 第60页 |
| ·有限元法 | 第60-63页 |
| ·断裂判据 | 第63-73页 |
| ·K判据 | 第64-66页 |
| ·G判据 | 第66-68页 |
| ·COD准则 | 第68-70页 |
| ·J积分准则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4章 基于断裂力学的船体结构疲劳评估新方法 | 第74-96页 |
| ·概述 | 第74-75页 |
| ·初始裂纹尺寸的选取 | 第75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75页 |
| ·载荷的确定和施加 | 第75-77页 |
| ·权函数的应用 | 第77-83页 |
| ·节点处的应力函数分布 | 第83-84页 |
| ·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方法 | 第84-88页 |
| ·面积质心积分法 | 第85-87页 |
| ·分段拟合积分法 | 第87-88页 |
| ·裂尖积分奇异性的消除 | 第88-89页 |
| ·应力强度因子的修正 | 第89-92页 |
| ·断裂判据的选取 | 第92页 |
| ·裂纹扩展速率的计算 | 第92-93页 |
| ·疲劳寿命的估计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5章 实船算例及应用细节探讨 | 第96-127页 |
| ·概述 | 第96页 |
| ·实船算例及细节探讨 | 第96-102页 |
| ·船体结构主尺度 | 第96-97页 |
| ·船体结构型式 | 第97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97-102页 |
| ·载荷的确定和施加 | 第102-103页 |
| ·计算过程中的问题探讨 | 第103-118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03-107页 |
| ·单元应力的提取 | 第107-110页 |
| ·压应力所对应应力强度因子的处理 | 第110-111页 |
| ·材料常数C和m的选取 | 第111-113页 |
| ·实际计算中的a_0和a_c | 第113-114页 |
|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 ·焊趾放大系数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 ·校核结果及对比 | 第118-125页 |
| ·甲板板及纵骨处裂纹疲劳寿命对比 | 第118-120页 |
| ·顶边舱舷侧板及舷侧纵骨处裂纹疲劳寿命对比 | 第120-121页 |
| ·底边舱舷侧板及纵骨处裂纹疲劳寿命对比 | 第121-122页 |
| ·内底板与纵析和肋板相交处裂纹疲劳寿命对比 | 第122-123页 |
| ·内底与底边舱斜板相交处裂纹疲劳寿命对比 | 第123-124页 |
| ·校核结果的分析 | 第124-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 结论 | 第127-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4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42-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