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 ·视频会议概述 | 第11-13页 |
| ·视频会议的概念 | 第11-12页 |
| ·视频会议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 ·视频会议分类 | 第13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第14-16页 |
| 第2章 视频会议的关键技术 | 第16-24页 |
| ·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 第16-17页 |
| ·H.264 视频压缩处理协议 | 第16页 |
| ·G.729 音频压缩传输协议 | 第16-17页 |
| ·视频会议的服务质量 | 第17-18页 |
| ·流媒体技术 | 第18-20页 |
| ·流媒体的概念 | 第18页 |
| ·实时传输协议RTP | 第18-19页 |
|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 第19-20页 |
| ·I/O 策略选择 | 第20-22页 |
| ·负载均衡 | 第22页 |
| ·信息安全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自适应通信环境(ACE)技术研究 | 第24-31页 |
| ·自适应通信环境 | 第24-25页 |
| ·自适应通信环境的结构和功能 | 第25-28页 |
| ·ACE 操作系统适配层 | 第26页 |
| ·C++包装外观层 | 第26-27页 |
| ·框架层 | 第27-28页 |
| ·网络服务组件层 | 第28页 |
| ·自适应通信环境采用的技术比较 | 第28-30页 |
| ·面向对象的框架 | 第28-29页 |
| ·框架与类库 | 第29页 |
| ·框架与设计模式 | 第29-30页 |
| ·框架与组件模型集成计算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基于ACE 的视频会议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 | 第31-45页 |
| ·VcomOffice 系统需求 | 第31-35页 |
| ·Vcom Office 系统的产生 | 第31页 |
| ·Vcom Office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 | 第31-32页 |
| ·Vcom Office 系统主要特点 | 第32页 |
| ·Vcom Office 系统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 第32-34页 |
| ·Vcom Office 系统中ACE 策略的选择 | 第34-35页 |
| ·基于ACE 视频会议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 | 第35-37页 |
| ·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 第35-36页 |
| ·视频会议系统的总体架构 | 第36-37页 |
| ·基于ACE 的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器的设计 | 第37-44页 |
| ·接入服务器设计 | 第37-38页 |
| ·认证服务器设计 | 第38-39页 |
| ·流媒体服务器设计 | 第39-41页 |
| ·VOD 视频点播服务器设计 | 第41-42页 |
| ·主控服务器设计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基于ACE 主控服务器的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 第45-64页 |
| ·主控结构体系的设计 | 第45-46页 |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46-47页 |
| ·会话管理模块 | 第47-50页 |
| ·用户状态自动机 | 第47-48页 |
| ·系统资源分配 | 第48-49页 |
| ·套结字连接状态监控制 | 第49-50页 |
| ·网络处理模块 | 第50-51页 |
| ·报文分解与组合控制 | 第50-51页 |
| ·优先级消息处理 | 第51页 |
| ·传输限速控制 | 第51页 |
| ·协同应用模块 | 第51-58页 |
| ·会议管理 | 第51-53页 |
| ·电子白版 | 第53-55页 |
| ·共享文档 | 第55-56页 |
| ·即时消息 | 第56-57页 |
| ·应用程序共享 | 第57-58页 |
| ·资源管理模块 | 第58-60页 |
| ·内存池管理 | 第58页 |
| ·线程池管理 | 第58-60页 |
| ·主控服务器测试 | 第60-62页 |
| ·逻辑功能测试 | 第60-62页 |
| ·性能测试 | 第62页 |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