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典型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 第14-16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体系研究 | 第16-20页 |
| ·国外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体系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国内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体系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区域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综合分析 | 第21-35页 |
| ·风险源分析 | 第21-24页 |
| ·风险源辨识 | 第21-24页 |
|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环境影响分析 | 第24页 |
| ·区域环境风险源评价 | 第24-33页 |
| ·区域环境风险源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25页 |
|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 | 第25-26页 |
| ·建立区域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源评价AHP模型 | 第26-28页 |
| ·构建判断矩阵 | 第28-29页 |
| ·层次单排列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29-30页 |
| ·层次总排序 | 第30-31页 |
| ·指标层权重计算 | 第31-33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3页 |
| ·区域环境敏感区划分 | 第33-34页 |
| ·划分原则 | 第33页 |
| ·环境敏感区类型、功能及划分依据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区域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体系构建 | 第35-50页 |
| ·应急级别划分 | 第35-38页 |
| ·风险源 | 第35页 |
| ·环境受体 | 第35页 |
| ·级别划分 | 第35-38页 |
| ·应急体系的主体框架设计 | 第38-48页 |
| ·应急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8-39页 |
| ·体系构成 | 第39-40页 |
| ·应急方案文件体系设计 | 第40-42页 |
| ·应急辅助决策系统设计 | 第42-46页 |
| ·应急响应流程 | 第46-48页 |
| ·应急体系的构建程序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应用实例 | 第50-72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50页 |
| ·风险源分析 | 第50-51页 |
| ·重点风险源分布 | 第50页 |
| ·主要的危险化学品种类 | 第50-51页 |
| ·昆山市环境敏感区分析 | 第51-53页 |
| ·昆山市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体系 | 第53-71页 |
| ·构建目的和适用范围 | 第53-54页 |
| ·应急方案体系 | 第54-55页 |
| ·应急组织机构 | 第55-58页 |
| ·应急流程 | 第58-60页 |
| ·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昆山市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GIS系统 | 第6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2-74页 |
|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72-73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 ·创新点 | 第73页 |
| ·讨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