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大哥大、移动电话手机)论文--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论文

WCDMA无线直放站关键电路的研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缩略字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WCDMA 移动通信标准第11-14页
     ·WCDMA 移动通信中射频接收技术简介第12-13页
     ·无线信道的传输与接收第13-14页
   ·WCDMA 直放站概述第14-1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课题来源第15-16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无线收发信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第17-31页
   ·接收机的架构第17-22页
     ·超外差接收机第17-18页
     ·零中频接收机第18-19页
     ·镜像抑制技术接收机第19-20页
     ·射频数字化接收机第20-21页
     ·亚采样接收机第21-22页
     ·各种接收机结构的比较第22页
   ·无线收发机的主要射频特性第22-30页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第22-24页
     ·接收机的噪声特性第24-26页
       ·噪声种类第24-25页
       ·噪声系数第25-26页
     ·接收机的灵敏度第26-27页
     ·接收机的线性度第27-28页
       ·1-dB 压缩点和三阶交调点第27-28页
       ·邻道抑制比(ACRR)第28页
     ·主要存在的干扰现象第28-30页
       ·内部杂散响应第28-29页
       ·混频器非线性引起的干扰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WCDMA 选频直放站总体设计及分析第31-42页
   ·系统主要指标要求及功能要求第31-32页
   ·总体方案的设计第32-41页
     ·系统框图和工作原理第32-34页
     ·系统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第34-39页
       ·系统动态范围及无杂散动态范围第34页
       ·系统灵敏度和噪声系数指标第34页
       ·系统线性度指标第34-36页
       ·无线信道与路径损耗第36-37页
       ·镜像抑制及中频抑制指标第37页
       ·带外增益指标第37-38页
       ·矢量幅度误差(EVM)和峰值码域误差(PCDE)第38-39页
     ·系统方案重要指标的仿真论证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WCDMA 选频直放站部分关键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第42-69页
   ·接收模块主要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第42-59页
     ·低噪声放大器(LNA)模块的设计第42-50页
       ·放大器指标分析第42-45页
       ·低噪声放大器的实现第45-50页
     ·本振模块的设计第50-55页
       ·本振模块指标的提出第50-51页
       ·本振锁相环电路的实现第51-55页
     ·其他关键器件的选取第55-59页
       ·通用放大器的选取第55-57页
       ·混频器的选取第57页
       ·滤波器的选取第57-59页
     ·接收模块的实现第59页
   ·发射模块主要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第59-66页
     ·模拟预失真方案的提出第59-62页
       ·预失真技术的基本原理第60-61页
       ·预失真电路的实现第61-62页
     ·主功放的设计第62-65页
       ·器件的选取第62-63页
       ·末级功放的设计与实现第63-65页
     ·发射模块的实现第65-66页
   ·自动电平控制(ALC)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第66-68页
     ·基本工作原理第66-67页
     ·ALC 电路的实现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WCDMA 选频直放站的测试结果与分析第69-77页
   ·测试环境第69页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与分析第69-76页
     ·邻近信道泄漏比(ACLR)第69-71页
     ·带内波动第71页
     ·带外增益第71-73页
     ·输入互调第73-74页
     ·矢量幅度误差(EVM)和峰值码域误差(PCDE)第74-75页
     ·噪声系数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个人简历第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大直径扩底桩竖向承载性状的数值模拟
下一篇:冷弯薄壁型钢龙骨式复合墙体压弯承载力及典型连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