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态与形式之美的和谐交响--论《林泉高致》的多重审美意蕴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5页 |
三、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1章 总论:《林泉高致》的美学精神 | 第17-25页 |
·"天人合一":《林泉高致》的文思之魂 | 第17-22页 |
·"弘儒"——文化根基 | 第18-20页 |
·"体道"——思想旨归 | 第20页 |
·"悟禅"——审美境界 | 第20-22页 |
·"天人合一"思想与《林泉高致》的多重审美意蕴 | 第22-25页 |
第2章 饮之太和:《林泉高致》的"和谐"之美 | 第25-33页 |
·山水清音:以"林泉之心"观照自然山水 | 第25-29页 |
·伦理情感:联系人文之"礼"观照自然之美 | 第29-30页 |
·以和为美:"身即山川而取之"与"饱游饫看"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生命情怀:天人合一的生命本真美 | 第33-39页 |
·丘园养素:从人的生态本性角度揭示生命的本真美 | 第33-34页 |
·四时之景:生命化的情感表达 | 第34-36页 |
·山水血脉:将自然万物拟人化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善待万物:生态美学视界的思想文本 | 第39-51页 |
·自然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 | 第40-42页 |
·对自然山水的喜悦之情 | 第40页 |
·万物平等的崇高情怀 | 第40-42页 |
·人文生态:对绘画发展的"忧患意识" | 第42-46页 |
·精神陶养 | 第42-44页 |
·兼收并揽 | 第44-45页 |
·专一精明 | 第45-46页 |
·精神生态:"诗意栖居"的"家园意识" | 第46-49页 |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 第46-48页 |
·"仰看白云,俯听流水"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审美形式:和谐生命的感性显现 | 第51-61页 |
·"三远"论: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 | 第52-53页 |
·"必全天地":构图的天地境界 | 第53-55页 |
·"笔墨八法":个性独具的技术模式 | 第55-57页 |
·"灵境诗心":诗意画境的形式表达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1页 |
余论: 以"和谐"之美为核心和主轴的多重审美交响 | 第61-65页 |
一、多重审美思想的统一与整合 | 第61-62页 |
二、《林泉高致》的多重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62-64页 |
三、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