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沿革与现实意义 | 第8-13页 |
(一)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AMC)沿革 | 第8-10页 |
1、成立资产管理公司(AMC)的目的 | 第8页 |
2、资产管理公司(AMC)的业务范围 | 第8-9页 |
3、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情况及实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二)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实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 | 第10-13页 |
1、我国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 第10-11页 |
2、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必然要求 | 第11-12页 |
3、开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有利于是解决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 第12-13页 |
4、开创了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转型新模式 | 第13页 |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理论与技术 | 第13-18页 |
(一)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1、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起源——资产证券化 | 第13-14页 |
2、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现金流分析原理 | 第14页 |
3、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特殊性及作用 | 第14-15页 |
(二)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技术及相关原理 | 第15-18页 |
1、组合资产构成基础资产池及资产重组原理——从收益角度分析现金流 | 第15-16页 |
2、资产出售及风险隔离原理——从资产风险角度分析现金流 | 第16页 |
3、信用增级——从信用角度考察现金流 | 第16-17页 |
4、证券的信用评级 | 第17页 |
5、证券的定价及发行——预期现金流贴现模型 | 第17-18页 |
三、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特点的实证研究 | 第18-28页 |
(一)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8-20页 |
1、我国资产证券化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历程 | 第18-19页 |
2、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最新进展——“东元”和“信元”. | 第19-20页 |
(二) 通过案例分析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特点 | 第20-28页 |
1、资产选择 | 第20-21页 |
2、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普遍选择信托机构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 | 第21-23页 |
3、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价格确定方法 | 第23-25页 |
4、我国资产管理公司采用“参与模式”实行风险隔离 | 第25-26页 |
5、发行设计上采用内部信用增级方式 | 第26-28页 |
四、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 | 第28-37页 |
(一)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1、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真实出售 | 第28-30页 |
2、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没有实现有效的风险隔离 | 第30页 |
3、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公募发行缺乏经验,市场流动性不足 | 第30-33页 |
4、政府仍充当“隐形担保人”角色 | 第33页 |
5、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33-34页 |
(二) 完善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操作的建议 | 第34-37页 |
1、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实现“真实出售”与“破产隔离”的需要 | 第34页 |
2、规范金融中介,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减弱政府“隐性担保” | 第34-35页 |
3、通过改善产品交易结构,完善资产市场和定价机制,培育机构投资者来增强产品流动性 | 第35-36页 |
4、培养专业人才,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