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纷争及立法例 | 第8-15页 |
一、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纷争 | 第8-11页 |
(一) 肯定说 | 第8-9页 |
(二) 否定说 | 第9-10页 |
(三) 限定的肯定说 | 第10-11页 |
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立法例 | 第11-15页 |
(一) 明确限定共同犯罪为共同故意犯罪 | 第11-12页 |
(二) 只规定共犯(狭义共犯)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 | 第12-13页 |
(三) 未明确排斥共同过失犯罪 | 第13-14页 |
(四) 明确规定成立共同过失犯罪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承认共同过失犯罪的必要性 | 第15-21页 |
一、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二、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是刑事立法的需要 | 第16-18页 |
三、承认共同过失犯罪是解决共同过失犯罪人刑事责任的需要 | 第18-21页 |
第三部分 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成立条件及范围 | 第21-33页 |
一、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 | 第21-24页 |
二、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条件 | 第24-29页 |
(一) 主观上存在共同过失的心理状态 | 第25-27页 |
(二) 共同行为导致了共同危害结果 | 第27-28页 |
(三) 共同行为与危害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 第28-29页 |
三、共同过失犯罪的范围 | 第29-33页 |
(一) 共同过失正犯 | 第29-30页 |
(二) 过失教唆犯与过失帮助犯 | 第30-33页 |
第四部分 共同过失犯罪的责任承担 | 第33-39页 |
一、共同过失犯罪的共同注意义务 | 第34-36页 |
二、共同过失犯罪的过失程度 | 第36-37页 |
三、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原因力的大小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