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一 本文的论域界定:网络型公用事业领域的限制竞争行为与反垄断法 | 第12-21页 |
| (一) 网络型公用事业的概念、特征 | 第12-14页 |
| (二) 网络型公用事业领域限制竞争行为与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 第14-19页 |
| 1、网络型公用事业产业性质的变化:自然垄断与自由竞争的博弈 | 第14-16页 |
| 2、反垄断法在网络型公用事业领域的适用:限制竞争行为与适用除外制度 | 第16-19页 |
| (三) 问题的提出:反垄断主管机关与行业管制机关的关系之凸显 | 第19-21页 |
| 二 反垄断主管机关与行业管制机关之间关系问题的实质:管辖权的配置 | 第21-28页 |
| (一) 反垄断主管机关与行业管制机关之间关系的实质:管辖权应该交给谁. | 第21-22页 |
| (二) 管辖权配置之下的协调合作机制 | 第22-26页 |
| 1、反垄断法与行业管制法之间的协调合作 | 第23-26页 |
| 2、反垄断机关与行业管制机关之间的协调合作 | 第26页 |
| (三) 小结 | 第26-28页 |
| 三 管辖权的共享模式与专属模式:一个比较法视角的考察 | 第28-40页 |
| (一) 类型化研究之一:专属模式及其评析 | 第28-34页 |
| 1、行业管制机关专属行使管辖权 | 第28-31页 |
| 2、反垄断主管机关专属行使管辖权 | 第31-33页 |
| 3、专属模式之下的协调合作机制 | 第33-34页 |
| (二) 类型化研究之二:共享模式及其评析 | 第34-38页 |
| 1、行业管制机关与反垄断主管机关共享管辖权 | 第34-37页 |
| 2、共享管辖权模式之下的协调合作机制 | 第37-38页 |
| (三) 小结 | 第38-40页 |
| 四 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一种归纳推理的解说 | 第40-48页 |
| (一) 网络型公用事业的所有制与模式选择 | 第40-44页 |
| 1、网络型公用事业公有制的缺省选择与模式选择 | 第40-42页 |
| 2、网络型公用事业的民营化与模式选择 | 第42-43页 |
| 3、小结 | 第43-44页 |
| (二)各网络型公用事业领域的技术性和可竞争程度与模式选择 | 第44-45页 |
| (三)既有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立法和司法体系与模式选择 | 第45-46页 |
| (四)协调合作机制与模式选择 | 第46-47页 |
| (五)小结 | 第47-48页 |
| 五 我国网络型公用事业领域的模式选择问题 | 第48-55页 |
| (一)模式选择论域的界定:我国网络型公用事业的现状及特点 | 第49-50页 |
| (二)我国反垄断管辖权配置模式的选择及其与反垄断立法 | 第50-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