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总则论文

论死缓制度

摘要第1-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死缓的概念及法律性质第8-16页
 第一节 死缓制度的概念第8-13页
  一、我国死缓制度的产生及发展第8-10页
  二、死缓的概念第10页
  三、死缓制度是我国首创和特有的制度第10-13页
 第二节 死缓制度的法律性质第13-16页
  一、死缓与死刑的关系第13-14页
  二、死缓与缓刑的关系第14-16页
第二章 死缓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6-30页
 第一节 死缓制度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第16-20页
  一、和谐思想的传承与死缓制度第16-18页
  二、中国人本主义思想与死缓制度第18-20页
 第二节 死缓制度与刑罚目的论的发展第20-25页
  一、关于刑罚目的的各种学说第20-22页
  二、我国目前的刑罚目的分析第22-23页
  三、我国刑罚目的的发展趋势分析第23-24页
  四、我国刑罚目的发展对死缓制度的影响第24-25页
 第三节 死缓制度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第25-30页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形成第25-26页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内涵第26-27页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彻之障碍第27-28页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与死缓制度第28-30页
第三章 死缓的适用与执行第30-45页
 第一节 死缓的适用条件第30-36页
  一、死缓的适用条件分析第30-35页
  二、死缓适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35-36页
 第二节 死缓的执行状况第36-45页
  一、对死缓执行期间,有故意犯罪情况的处理第36-41页
  二、对死缓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情况的处理第41-45页
第四章 死缓制度的重新定位第45-50页
 第一节 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趋势第45-48页
  一、废除与限制死刑的国际趋势第45-46页
  二、中国目前不能立即废除死刑第46-47页
  三、中国现阶段严格限制死刑的必要性第47-48页
 第二节 我国死刑的发展趋势与死缓制度第48-50页
  一、完善并扩张死缓的适用符合我国死刑的发展趋势第48-49页
  二、死缓制度的当代价值第49-50页
第五章 死缓制度的完善第50-57页
 第一节 现阶段死缓制度的完善第50-53页
  一、死缓适用实质条件的完善建议第50页
  二、对死缓变更执行死刑条件的完善建议第50-51页
  三、考验期内,死缓犯既有故意犯罪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处理建议第51页
  四、死缓已经减刑后,发现死缓考验期内有“故意犯罪”的处理建议第51-52页
  五、考验期内,将死缓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是否必须等到2 年考验期满以后的处理建议第52页
  六、考验期内,死缓犯没有故意犯罪且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处理建议第52-53页
 第二节 死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第53-57页
  一、将死缓作为死刑执行的必经程序第53-54页
  二、适当延长死缓的考验期第54页
  三、适当调整刑罚结构第54-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后记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寻常型银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探
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力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