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 | 第9-18页 |
第一节 我国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及特点 | 第9-12页 |
一、我国传统农业时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 | 第9页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及特点 | 第9-12页 |
第二节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 | 第12-18页 |
一、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变化 | 第12-13页 |
二、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一般布局 | 第13-18页 |
第二章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区域比较优势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内涵 | 第18-20页 |
一、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二、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19页 |
三、分析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现实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理论渊源 | 第20-23页 |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 第20-21页 |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 第21-22页 |
三、要素禀赋优势理论的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区域比较优势 | 第23-30页 |
一、区域比较优势指标选取 | 第23页 |
二、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区位商比较 | 第23-30页 |
第三章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动及原因分析 | 第30-44页 |
第一节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动 | 第30-40页 |
一、水稻生产布局变动 | 第30-33页 |
二、小麦生产布局变动 | 第33-37页 |
三、玉米生产布局变动 | 第37-40页 |
第二节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动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一、农业政策的影响 | 第40-41页 |
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 | 第41-42页 |
三、技术进步与制度的改变 | 第42页 |
四、西部和北部地区的耕地资源比较丰富 | 第42-43页 |
五、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存在问题及优化途径 | 第44-49页 |
第一节 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 第44-45页 |
一、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目标 | 第44页 |
二、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原则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我国粮食生产布局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一、区域之间结构趋同、粮食生产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 第45-46页 |
二、区域间稳定的供求平衡协作关系未建立起来 | 第46页 |
三、优质化、专用化粮食不能满足需求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我国粮食生产布局优化途径 | 第47-49页 |
一、按粮食生产区域实行专业化生产 | 第47页 |
二、积极推进粮食经营的产业化 | 第47页 |
三、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粮食的商品化水平 | 第47-48页 |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 第48页 |
五、合理分工,提高粮食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以优势产业带建设为契机推动粮食空间布局优化 | 第49-60页 |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带与我国农业发展 | 第49-53页 |
一、我国农业基地建设和主导产业带形成的几个阶段 | 第49-52页 |
二、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规律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培育我国优势农业产业带战略 | 第53-60页 |
一、我国优势农业产业带战略的提出与布局 | 第53-56页 |
二、近几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优势产业带发展成效 | 第56-57页 |
三、我国优势农业产业带战略实施仍需注意的问题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