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基于制度视角的分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1 绪论第9-14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1-12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2-14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2-13页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3-14页
2 理论基础第14-21页
   ·制度的涵义和基本功能第14-16页
     ·制度的涵义第14页
     ·制度的基本功能第14-16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16-17页
     ·制度变迁的定义第16页
     ·制度变迁的动因、来源第16-17页
   ·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理论第17-19页
     ·产权理论第17-18页
     ·国家理论第18页
     ·意识形态理论第18-19页
   ·制度创新理论第19-21页
     ·制度创新的内涵第19-20页
     ·制度创新的动力第20-21页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回顾第21-31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程第21-25页
     ·改革开放前剩余劳动力转移第21-22页
     ·改革开放后剩余劳动力转移第22-25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第25-27页
     ·农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力第25-26页
     ·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第26-2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形式第27-31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第27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第27-31页
4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第31-35页
   ·农村户籍制度的障碍第31页
     ·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分割第31页
     ·户籍制度无利于城镇就业机制形成第31页
   ·农村土地制度的障碍第31-32页
   ·农村教育制度的障碍第32页
   ·城乡分割的二元信息化制度障碍第32-33页
   ·劳动用工制度的障碍第33-34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障碍第34-35页
5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经验第35-40页
   ·日本制度经验第35-36页
     ·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第35-36页
     ·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36页
   ·英国的制度经验第36-40页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征第36-37页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及对策第37-38页
     ·英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38-40页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制度安排第40-48页
   ·建立产权明晰、合理流转的土地制度第40-42页
     ·构建土地制度的基本原则第40-41页
     ·构建土地制度的基本形式第41-42页
   ·建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农村户籍制度第42-43页
     ·构建公平有效的户籍制度第42-43页
     ·构建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第43页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制度第43-45页
     ·澄清认识,转变观念第43-44页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用工制度第44页
     ·建立劳动力服务信息网络第44页
     ·构建完善的劳动力法律法规体系第44-45页
   ·建立全面、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第45-48页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要保持基本稳定第45页
     ·消除城乡分割,稳步发展农村保障体系第45-46页
     ·建立因地制宜与自愿原则的保障制度第46页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第46-48页
7 结束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情况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群视角下的重庆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下一篇:胡适“具体性”和闻一多“绘画美”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