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岭控矿构造特征及其对金、镍、铁矿的控制作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6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1页 |
·地层 | 第17-18页 |
·基底 | 第17-18页 |
·盖层 | 第18页 |
·区域构造 | 第18-19页 |
·褶皱 | 第18页 |
·断裂 | 第18-19页 |
·岩浆岩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矿田地质及构造特征 | 第21-34页 |
·地层 | 第21-22页 |
·太古宇鱼洞子群 | 第21-22页 |
·元古宇接官亭组 | 第22页 |
·震旦系断头崖组 | 第22页 |
·震旦系九道拐组 | 第22页 |
·石炭系略阳组 | 第22页 |
·构造 | 第22-31页 |
·褶皱 | 第22-24页 |
·区域韧性剪切带 | 第24-30页 |
·NWW向韧性剪切带特征 | 第24-28页 |
·北东向韧性剪切带特征 | 第28-30页 |
·脆性断裂 | 第30-31页 |
·侵入岩 | 第31-33页 |
·超基性岩 | 第31-32页 |
·花岗斑岩 | 第32-33页 |
·细晶花岗岩和钠长斑岩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控矿构造特征 | 第34-49页 |
·金矿控矿构造特征 | 第34-44页 |
·何家岩金矿北矿带控金韧脆性剪切带控矿构造特征 | 第34-38页 |
·几何学特征 | 第34-35页 |
·运动学特征 | 第35-37页 |
·动力学特征 | 第37-38页 |
·中曼金矿控金韧脆性剪切带控矿构造特征 | 第38-39页 |
·几何学特征 | 第38页 |
·运动学特征 | 第38-39页 |
·何家岩金矿南矿带控金韧脆性剪切带控矿构造特征 | 第39-41页 |
·几何学特征 | 第39页 |
·运动学特征 | 第39-40页 |
·动力学特征 | 第40-41页 |
·张家山金矿控金韧脆性剪切带控矿构造特征 | 第41-44页 |
·几何学特征 | 第41-43页 |
·运动学特征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镍铁矿控矿构造特征 | 第44-49页 |
·控镍韧脆性剪切带控矿构造特征 | 第44-47页 |
·几何学特征 | 第44-46页 |
·运动学特征 | 第46-47页 |
·控铁韧脆性剪切带控矿构造特征 | 第47-48页 |
·几何学特征 | 第47页 |
·运动学特征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构造对金镍铁矿的控制作用 | 第49-57页 |
·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 第49-53页 |
·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 第49-52页 |
·金矿的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 | 第49页 |
·区域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 第49-50页 |
·控金韧脆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 第50-52页 |
·脆性断裂对金矿的破坏作用 | 第52-53页 |
·构造对镍铁矿的控制作用 | 第53-54页 |
·剪切带对镍铁矿的控制作用 | 第53-54页 |
·镍矿的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 | 第53页 |
·区域韧性剪切带对镍铁矿化的控制作用 | 第53页 |
·控镍韧脆性剪切带对镍铁矿的控制作用 | 第53-54页 |
·脆性断裂对镍铁矿的破坏作用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 第55-57页 |
·成矿规律 | 第55-56页 |
·找矿方向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63-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