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10-19页 |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 | 第10-14页 |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10-12页 |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与一般运作流程 | 第14-19页 |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各参与主体 | 第14-16页 |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一般运作流程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机构(SPV) | 第19-32页 |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 SPV 的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SPV 的概念和地位 | 第19-20页 |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SPV 的模式之争及法律特征 | 第20-21页 |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SPV 自身“破产隔离”的实现 | 第21-24页 |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 SPV 的相关法律关系 | 第24-32页 |
一、SPV 与原始权益人(发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4-28页 |
二、SPV 与原始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8-30页 |
三、SPV 与其它主体的法律关系 | 第30-32页 |
第三章 SPV 的构造理论及其具体模式 | 第32-50页 |
第一节 SPV 的资本结构 | 第32-33页 |
一、政府设立 | 第32页 |
二、私营设立 | 第32-33页 |
第二节 SPV 的构造价值理论 | 第33-35页 |
一、绝对隔离原则 | 第33-34页 |
二、保护投资者利益原则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特殊目的信托 | 第35-43页 |
一、信托 | 第35-40页 |
二、特殊目的信托 | 第40-43页 |
第四节 特殊目的公司 | 第43-50页 |
一、特殊目的公司概念和机制 | 第43-45页 |
二、特殊目的公司的性质 | 第45页 |
三、特殊目的公司的设立 | 第45-50页 |
第四章 SPV 在我国面临的法律障碍及解决模式 | 第50-64页 |
第一节 SPT 在我国面临的法律障碍 | 第50-57页 |
一、我国《信托法》对SPT 的障碍 | 第50-52页 |
二、我国《合同法》对SPT 的障碍 | 第52-53页 |
三、我国《商业银行法》对SPT 的障碍 | 第53页 |
四、我国《证券法》对SPT 的障碍 | 第53-54页 |
五、我国《破产法》对SPT 的障碍 | 第54-55页 |
六、我国《担保法》对SPT 的障碍 | 第55-56页 |
七、我国会计法律制度对SPT 的障碍 | 第56-57页 |
八、我国《税法》对SPT 的障碍 | 第57页 |
第二节 SPC 在我国面临的法律障碍 | 第57-61页 |
一、我国《公司法》对SPC 的障碍 | 第57-59页 |
二、我国《证券法》对SPC 的障碍 | 第59-60页 |
三、我国《担保法》对SPC 的障碍 | 第60页 |
四、我国《合同法》对SPC 的障碍 | 第60页 |
五、我国《税法》对SPC 的障碍 | 第60-61页 |
六、我国《商业银行法》对SPC 的障碍 | 第61页 |
第三节 专门立法解决 SPV 法律障碍模式的必要性 | 第61-64页 |
一、各国实践及我国法律历史类型决定 | 第61-62页 |
二、我国现今信贷资产证券化立法效力低下 | 第62-63页 |
三、制定部门规章所涉部门过多 | 第63页 |
四、SPC 在我国试点的要求 | 第63页 |
五、修改现有法律成本高、较复杂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