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丝网印刷的的发展及趋势 | 第11-12页 |
·机电设备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 第12-13页 |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虚拟样机技术及有限元分析技术及其在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虚拟样机技术的定义及其优点 | 第14-15页 |
·虚拟样机技术理论行成和发展 | 第15页 |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 | 第15-16页 |
·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应用 | 第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实用价值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镍扣种板表面绝缘层的制备 | 第17-26页 |
·丝网印刷工艺的提出 | 第17页 |
·实验部分 | 第17-19页 |
·试验原理及目的 | 第17-18页 |
·试验步骤 | 第18页 |
·检验方法与标准 | 第18-19页 |
·影响试验结果因素的确定 | 第19-22页 |
·印刷操作间温度对极板绝缘层性能的影响 | 第19页 |
·刮墨刀角度和刮墨速度对极板绝缘层性能的影响 | 第19-20页 |
·烘干温度对极板绝缘层性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网距大小对极板绝缘层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丝网印刷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22-23页 |
·漏电点的成因分析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 第23-24页 |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24-26页 |
第3章 镍扣种板剥扣设备的设计 | 第26-41页 |
·镍扣剥扣机设计方案的提出 | 第26页 |
·镍扣剥扣机的设计目的及方案 | 第26-27页 |
·设计目的 | 第26页 |
·设计方案的选定 | 第26页 |
·设计方案 | 第26-27页 |
·镍扣剥扣机的设备结构组成及工作流程 | 第27-30页 |
·机器设备的机构组成 | 第27-29页 |
·机器设备的工作流程 | 第29-30页 |
·镍扣剥扣机器主要机构的设计及零部件的选择 | 第30-41页 |
·电动机与减速器的选择 | 第30-31页 |
·联轴器的选择 | 第31页 |
·滚子链的设计及校核 | 第31-34页 |
·槽轮的设计 | 第34-35页 |
·剥扣机构的设计 | 第35-37页 |
·定位机构的设计 | 第37-38页 |
·轴的设计 | 第38-41页 |
第4章 镍扣剥扣机的 PLC控制 | 第41-50页 |
·PLC机型的选择 | 第42-43页 |
·地址分配及I/O赋值 | 第43-44页 |
·控制系统的设计及编程 | 第44-49页 |
·确定控制对象及控制内容 | 第44-45页 |
·控制程序的编写 | 第45-49页 |
·编辑调试程序 | 第49-50页 |
第5章 镍扣剥扣机的机械仿真分析 | 第50-62页 |
·有限元分析及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及 ADAMS软件简介 | 第50-51页 |
·镍扣剥扣机的实体建模及零部件干涉检查 | 第51-53页 |
·利用 Pro/ ENGINEER及 ANSYS对剥扣刀具的有限元分析 | 第53-58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53-54页 |
·Pro/ ENGINEER有限元分析的一般步骤 | 第54-55页 |
·刀具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第55-58页 |
·链传动机构的机械仿真分析 | 第58-62页 |
·机构仿真的设计流程 | 第58-59页 |
·链轮链条的动力学仿真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附录B 主要零部件的校核 | 第68-72页 |
1. 销轴的选择和校核 | 第68页 |
2. 键的选择及校核 | 第68-69页 |
3. 传动轴的校核 | 第69-72页 |
·传动轴的刚度校核 | 第69页 |
·传动轴的强度校核 | 第69-72页 |
·传动轴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校核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