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词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模式植物花发育基因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A类基因 | 第15-16页 |
·B类基因 | 第16-17页 |
·C/D类基因 | 第17-18页 |
·E类基因 | 第18-20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0页 |
·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 | 第20-24页 |
·RFLP标记 | 第21-22页 |
·RAPD标记 | 第22页 |
·AFLP标记 | 第22-23页 |
·SSR标记 | 第23-24页 |
·应用分子标记定位基因的方法 | 第24页 |
·植物基因分离策略 | 第24-27页 |
·基于加标签的基因克隆方法 | 第25页 |
·基因同源序列克隆法 | 第25-26页 |
·基因图位克隆方法 | 第26-27页 |
·开题设想 | 第27-30页 |
第二章 三个水稻生殖发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 第30-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遗传分析群体的建立 | 第31-33页 |
·杂交亲本 | 第31页 |
·分离群体构建 | 第31-33页 |
·种植 | 第33页 |
·调查与统计分析 | 第33页 |
·田间调查 | 第33页 |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fro1的表型及遗传分析 | 第33-34页 |
·ps-2的表型及遗传分析 | 第34-35页 |
·ohs1的表型和遗传分析 | 第35-36页 |
·fro1和ps-2双突变体的表型及遗传分析 | 第36-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水稻生殖发育突变体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 第41-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杂交亲本 | 第42页 |
·群体构建 | 第42页 |
·引物来源 | 第42-43页 |
·方法 | 第43-46页 |
·DNA池构建 | 第43页 |
·DNA的提取 | 第43页 |
·PCR反应 | 第43-44页 |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4-45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5-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53页 |
·SSR多态引物的筛选 | 第46-47页 |
·ps2(t)、ohs1(t)和fro1(t)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 | 第47-48页 |
·ps2(t)基因的连锁标记 | 第48页 |
·ohs1(t)基因的连锁标记 | 第48页 |
·ohs1(t)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48-50页 |
·ohs1(t)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50-53页 |
·fro1(t)基因的连锁标记 | 第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SSR标记定位基因的效率 | 第53页 |
·关于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