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9页 |
(一) 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11-15页 |
1. 主体性 | 第11-12页 |
2. “以人为本” | 第12-14页 |
3. 主体性的现代提升 | 第14-15页 |
(二) “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与主体性的现代提升提出的背景 | 第15-17页 |
(三) 研究“以人为本”与主体性的现代提升的意义 | 第17-19页 |
二、“以人为本”与主体性思想的理论考察 | 第19-37页 |
(一) 西方哲学流派主体性思想的历史考察 | 第19-24页 |
1. 古希腊哲学——主体性思想的萌芽 | 第19-20页 |
2.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兴起——人的发现 | 第20页 |
3. 启蒙主义运动——人的主体地位的提升 | 第20-21页 |
4. 近代德国古典哲学——人的理性方面的张扬 | 第21-24页 |
(二) “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为哲学基础 | 第24-34页 |
1.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4-31页 |
2. “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为理论基础 | 第31-34页 |
(三) “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 | 第34-37页 |
1. “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 第34-35页 |
2. “以人为本”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 | 第35-37页 |
三、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对“以人为本”的贯彻落实与主体性的现代提升的指导作用 | 第37-49页 |
(一) 认识层面 | 第38-42页 |
(二) 实践层面 | 第42-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