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林场水源保护林生态功能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1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 ·水源保护林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森林植被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13-18页 |
|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 第13-14页 |
| ·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2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8-23页 |
| ·自然概况 | 第18-19页 |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 ·气候 | 第18页 |
| ·水文 | 第18-19页 |
| ·土壤 | 第19页 |
| ·土地资源概况 | 第19页 |
| ·生物资源概况 | 第19-23页 |
| ·植被概况 | 第19-21页 |
| ·森林植被现状调查 | 第21页 |
| ·动物资源概况 | 第21-23页 |
|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 ·标准地的选取和设置 | 第23-26页 |
| 4 水源保护林生态功能评价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 第26-46页 |
| ·生态功能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6页 |
| ·生物量指标的研究 | 第26-30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生态系统生物量总和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 ·乔木层生物量结果分析 | 第29页 |
| ·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生物多样性指标的研究 | 第30-35页 |
| ·生物多样性指标的测定 | 第30-32页 |
| ·生物多样性指标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 ·林冠截留的研究 | 第35-37页 |
| ·林冠截留的测定 | 第36页 |
| ·林冠截留量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枯落物指标的研究 | 第37-41页 |
| ·枯落物现存量的测定 | 第38页 |
| ·枯落物持水量的测定 | 第38页 |
| ·枯落物现存量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 ·枯落物持水能力分析 | 第40-41页 |
| ·土壤性状指标研究 | 第41-46页 |
| ·土壤持水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 ·土壤入渗量的测定 | 第42页 |
| ·土壤持水量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 ·土壤入渗性能分析 | 第44-46页 |
| 5 水源保护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 | 第46-54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50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6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46-50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0页 |
| ·评价指标测定数据标准化 | 第50-51页 |
| ·生态功能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 第51-52页 |
|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讨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