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引论 | 第7-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二、论题的建构与限定 | 第13-16页 |
三、本文的论述框架 | 第16-19页 |
第一章 哈耶克的正义理论 | 第19-59页 |
一、对哈耶克法律理论的重构 | 第22-38页 |
(一) 对邓正来所梳理的哈耶克法律理论的概述 | 第22-26页 |
(二) 对几个核心概念的探究 | 第26-38页 |
二、哈耶克的“否定性正义观” | 第38-56页 |
(一) 对自然主义的反驳 | 第38-41页 |
(二) 哈耶克的“否定性正义观” | 第41-53页 |
(三) 对法律实证主义和“社会正义”的批判 | 第53-56页 |
三、结语 | 第56-59页 |
第二章 休谟的正义理论 | 第59-97页 |
一、休谟的正义论与近代道德哲学的渊源 | 第59-63页 |
二、德性 | 第63-79页 |
(一) 德性的内涵及其判断标准 | 第63-76页 |
(二) 自然德性与人为德性 | 第76-79页 |
三、休谟的正义理论 | 第79-97页 |
(一) 正义规则是人为的 | 第79-90页 |
(二) 正义是一种人为的德性 | 第90-92页 |
(三) 理解休谟正义理论的两种视角:历时性视角与共时性视角. | 第92-97页 |
第三章 哈耶克对休谟正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第97-122页 |
一、对休谟关于正义规则达致方式论述的继受与发展 | 第99-109页 |
(一) 休谟的“推测历史”观念对哈耶克文化进化理论的影响 | 第101-106页 |
(二) 哈耶克对休谟“自然的”与“人为的”术语的辨析 | 第106-109页 |
二、对休谟正义规则的具体内涵的继承与发展 | 第109-115页 |
(一) 对休谟规则二元观的继承与发展 | 第109-111页 |
(二) 正义规则的具体内容与基本特征 | 第111-113页 |
(三) 正义规则与权利 | 第113-115页 |
三、对休谟关于正义规则与秩序、进步之间关系论述的继受与发展 | 第115-122页 |
(一) 正义规则与一般秩序 | 第115-118页 |
(二) 正义规则与进步 | 第118-120页 |
(三) 对按照德性和完全平等进行分配的批判 | 第120-122页 |
第四章 哈耶克正义理论对休谟正义理论的断裂与无可回避 | 第122-137页 |
一、内部视角 | 第124-132页 |
二、外部视角 | 第132-137页 |
结语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48-150页 |
论文摘要 | 第150-153页 |
ABSTRACT | 第153-157页 |
后记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