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风险贝叶斯的多层次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我国垃圾邮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页 |
·垃圾邮件简介 | 第11-13页 |
·垃圾邮件的定义 | 第11-12页 |
·垃圾邮件的危害 | 第12页 |
·垃圾邮件产生的原因及其来源 | 第12-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页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15-26页 |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 第15页 |
·邮件系统所涉及的相关电子邮件协议 | 第15-19页 |
·SMTP 协议 | 第15-16页 |
·POP3 协议 | 第16页 |
·MIME 协议 | 第16-19页 |
·MIME 邮件协议的类型 | 第16-17页 |
·MIME 邮件格式的分析 | 第17-19页 |
·邮件解析技术 | 第19-21页 |
·MIME 邮件解析分析 | 第19页 |
·正则表达式 | 第19-20页 |
·正则表达式的基本语法字符 | 第19-20页 |
·正则表达式的定位字符 | 第20页 |
·正则表达式的重复描述字符 | 第20页 |
·MIME 协议的相关信息提取 | 第20-21页 |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21-26页 |
·垃圾邮件过滤的定义 | 第21-22页 |
·垃圾邮件过滤的主要方法 | 第22-26页 |
·基于关键词的过滤 | 第22页 |
·基于白名单的过滤 | 第22页 |
·基于黑名单的过滤 | 第22-23页 |
·基于规则的过滤 | 第23-24页 |
·基于内容的过滤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 | 第26-35页 |
·贝叶斯算法 | 第26-27页 |
·贝叶斯算法的起源 | 第26页 |
·贝叶斯算法的主要思想及基本步骤 | 第26-27页 |
·朴素贝叶斯算法 | 第27-29页 |
·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28-29页 |
·最小风险贝叶斯算法 | 第29-30页 |
·集成学习算法 | 第30-32页 |
·Boosting 算法 | 第30-31页 |
·Boosting 算法起源 | 第30-31页 |
·Boosting 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31页 |
·AdaBoost 算法原理及分析 | 第31-32页 |
·基于AdaBoost 的最小风险贝叶斯算法 | 第32-33页 |
·算法介绍 | 第32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33页 |
·分流过滤思想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设计 | 第35-44页 |
·系统的总结设计 | 第35-37页 |
·设计目标 | 第35页 |
·垃圾邮件过滤系统框架结构 | 第35-37页 |
·基于SMTP 协议的服务器设计 | 第37-39页 |
·SMTP 服务器接收邮件 | 第37-38页 |
·SMTP 邮件的转发 | 第38-39页 |
·基于POP3 协议的服务器设计 | 第39-40页 |
·功能设计 | 第39页 |
·POP3 服务器流程图 | 第39-40页 |
·邮件解析模块设计 | 第40-41页 |
·类别判定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服务器端过滤模块设计 | 第42-44页 |
·功能设计 | 第42页 |
·分层过滤流程图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实现 | 第44-59页 |
·服务器端的实现 | 第44-50页 |
·系统设置与用户管理 | 第44-46页 |
·系统设置 | 第44-45页 |
·过滤设置 | 第45页 |
·域名后缀管理功能 | 第45-46页 |
·用户管理功能 | 第46页 |
·SMTP 服务器和POP3 服务器 | 第46-48页 |
·SMTP 服务器 | 第46-47页 |
·POP3 服务器 | 第47-48页 |
·多层次的邮件过滤 | 第48-50页 |
·IP 黑/白名单过滤 | 第48-49页 |
·主题关键词过滤 | 第49-50页 |
·附件名关键词过滤 | 第50页 |
·Web 客户端的实现 | 第50-59页 |
·邮件收发功能的实现 | 第52-53页 |
·邮件的发送 | 第52-53页 |
·邮件的接收 | 第53页 |
·Web 客户端过滤功能的实现 | 第53-56页 |
·系统默认的过滤层次和过滤方式 | 第54-55页 |
·过滤级别的设定 | 第55-56页 |
·邮件智能管理功能的实现 | 第56-57页 |
·系统评估与分析 | 第57页 |
·评测与分析 | 第57-59页 |
·选取训练和测试的邮件样本 | 第57-5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59页 |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