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7-17页 |
·概述 | 第7-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射流破裂的雾化理论与实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页 |
·射流破裂的荷电理论与实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荷电液滴的烟尘净化机理与实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页 |
·荷电液滴工业应用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荷电两相湍流流场的分析 | 第14-16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静电场中射流破裂产生超高荷质比带电液滴的荷电理论与试验 | 第16页 |
·影响射流破裂液滴感应荷电带电量的因素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两相流喷嘴的射流破裂理论 | 第17-23页 |
·喷嘴设计 | 第17-19页 |
·操作 | 第18页 |
·雾化机理 | 第18-19页 |
·气液两相流喷嘴的优点 | 第19页 |
·平均粒径的计算 | 第19-20页 |
·静电对射流破裂的影响 | 第20-21页 |
·射流破裂长度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射流破裂的荷电理论 | 第23-35页 |
·液滴荷电方式 | 第23-27页 |
·电晕荷电 | 第23-26页 |
·感应荷电 | 第26-27页 |
·射流破裂感应荷电液滴破碎 | 第27-34页 |
·液滴破碎模型 | 第27-30页 |
·射流破裂喷雾电流 | 第30-31页 |
·环与射流体表面之间的电场强度分析推导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荷电两相射流的结构及其理论分析 | 第35-43页 |
·荷电两相射流的结构 | 第35页 |
·荷电两相流离散相粒子受力分析 | 第35-37页 |
·阻力 F_D | 第36页 |
·压差力 F_(Δp) | 第36页 |
·重力F_g | 第36页 |
·附加质量力F_k | 第36页 |
·Basset 力F_B | 第36页 |
·Magnus 力F_M | 第36-37页 |
·Suffman 力F_S | 第37页 |
·电磁力F_q | 第37页 |
·荷电两相流基本方程 | 第37-38页 |
·离散相基本方程 | 第37页 |
·连续相基本方程 | 第37-38页 |
·荷电两相湍流射流流场的分析计算 | 第38-42页 |
·位势核心区流场的分析与计算 | 第38-39页 |
·位势核心区外流场的分析计算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荷电水雾捕尘机理及效率的研究 | 第43-47页 |
·水雾捕尘机理 | 第43页 |
·荷电水雾捕尘效率 | 第43-47页 |
·惯性碰撞 | 第43-44页 |
·截留作用 | 第44-45页 |
·扩散效应 | 第45页 |
·静电效应 | 第45-46页 |
·总捕集效率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实验部分 | 第47-55页 |
·实验器材 | 第47页 |
·实验流程 | 第47-4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喷雾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 | 第48-49页 |
·喷雾电流与感应电极直径的关系及分析 | 第49-50页 |
·喷雾电流与感应环距喷嘴距离的关系及分析 | 第50-51页 |
·喷雾电流与气体流量的关系 | 第51-52页 |
·液滴群荷质比与喷射距离的关系 | 第52-53页 |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53-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向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详细摘要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