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台车碰撞缓冲吸能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汽车安全概述 | 第10-11页 |
·汽车被动安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汽车被动安全性试验研究内容 | 第15-19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台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研究 | 第20-27页 |
·缓冲吸能概述 | 第20页 |
·研制缓冲吸能装置的意义 | 第20-21页 |
·缓冲吸能装置的种类 | 第21-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新型台车碰撞缓冲吸能方法研究 | 第27-40页 |
·新型台车碰撞缓冲吸能方法介绍 | 第27-28页 |
·碰撞力的计算 | 第28-29页 |
·缓冲吸能核心部件减振器的研究 | 第29-31页 |
·导套及支撑板的设计 | 第31-32页 |
·导向及高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 第32-34页 |
·其他零件的设计及校核 | 第34-36页 |
·楔形块及导轨的设计 | 第36-38页 |
·整体效果图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新型台车碰撞缓冲吸能方法仿真研究 | 第40-56页 |
·计算机仿真分析概述 | 第40-41页 |
·有限元方法概述及有限元理论 | 第41-49页 |
·仿真分析工具LS-DYNA 软件介绍 | 第49页 |
·仿真模型建立 | 第49-52页 |
·仿真结果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新型台车碰撞缓冲吸能方法试验研究 | 第56-62页 |
·仿真模型验证方法 | 第56-57页 |
·试验准备 | 第57-60页 |
·试验结果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