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8页 |
1 马铃薯休眠萌发生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马铃薯休眠和萌发的总体特征 | 第9-10页 |
·内源激素对休眠和萌发的影响 | 第10-11页 |
·核酸和蛋白质在休眠和萌发中的作用 | 第11页 |
·酚类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在休眠和萌发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2 马铃薯低温糖化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低温贮藏造成块茎还原糖的积累 | 第12页 |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的渗透膜理论 | 第12-13页 |
·贮藏块茎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与"低温糖化" | 第13-16页 |
·低温条件下,贮藏块茎中淀粉合成酶与"低温糖化"的关系 | 第13-14页 |
·低温条件下,贮藏块茎中淀粉降解酶与"低温糖化"的关系 | 第14页 |
·低温条件下,块茎中糖酵解代谢相关酶与"低温糖化"的关系 | 第14-15页 |
·低温条件下,块茎糖异生作用相关酶与"低温糖化"的关系 | 第15页 |
·低温条件下,块茎无氧呼吸代谢酶与"低温糖化"的关系 | 第15-16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1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马铃薯休眠萌发过程植物激素和多胺变化的研究 | 第18页 |
·马铃薯休眠萌发过程碳、氮及相关酶变化和外源GA_3的作用研究 | 第18页 |
·外源多胺对休眠萌发和芽生长的研究 | 第18页 |
·抑制低温糖化的保鲜研究 | 第18-19页 |
3 测定方法 | 第19-20页 |
·植物激素的提取测定 | 第19页 |
·多胺的测定 | 第19页 |
·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水溶蛋白和醇溶蛋白测定 | 第19页 |
·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测定 | 第19页 |
·PPO的提取及测定 | 第19页 |
·休眠萌发天数测定 | 第19-20页 |
·顶芽长度和芽的直径测定 | 第20页 |
4 数据分析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32页 |
1 休眠萌发过程植物激素和多胺的变化 | 第21-24页 |
·休眠萌发过程植物激素的变化 | 第21-23页 |
·马铃薯休眠到萌发过程中赤霉素(GA)的变化 | 第21页 |
·马铃薯休眠到萌发过程中生长素(IAA)的变化 | 第21-22页 |
·马铃薯休眠到萌发过程中玉米素(Z)的变化 | 第22-23页 |
·马铃薯休眠到萌发过程中脱落酸(ABA)的变化 | 第23页 |
·马铃薯休眠到萌发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化 | 第23-24页 |
·马铃薯块茎其余组织从休眠到萌发过程中多胺含量的变 | 第23-24页 |
·马铃薯多胺含量在萌发过程中块茎顶芽组织和芽中的变 | 第24页 |
2 马铃薯休眠萌发过程碳、氮及相关酶变化和GA_3对马铃薯休眠萌发的作用 | 第24-27页 |
·外源GA_3对马铃薯休眠萌发的影响 | 第25页 |
·GA_3对马铃薯休眠过程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GA_3对马铃薯休眠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和醇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GA_3对马铃薯休眠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GA_3对马铃薯休眠过程呼吸酶(PPO)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3 外源多胺对马铃薯休眠和芽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4 抑制马铃薯低温糖化的保鲜技术研究 | 第28-32页 |
·贮藏期间块茎鲜重损失率的变化 | 第28-29页 |
·贮藏期间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第29-30页 |
·贮藏期间总糖含量的变化 | 第30页 |
·贮藏期间各处理淀粉含量的变化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7页 |
1 休眠萌发过程植物激素和多胺的变化 | 第32-34页 |
·休眠萌发过程植物激素的变化 | 第32-33页 |
·休眠萌发过程多胺的变化 | 第33-34页 |
2 休眠萌发过程碳、氮及相关酶变化和外源GA_3的作用 | 第34页 |
3 外源多胺对休眠萌发的作用和芽生长的影响 | 第34-35页 |
4 抑制马铃薯低温糖化技术研究 | 第35-37页 |
全文总结 | 第37-38页 |
1 论文小结 | 第37页 |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37页 |
3 后续研究设想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