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上转换发光简介 | 第12-13页 |
| ·上转换材料的组成 | 第13-15页 |
| ·掺杂离子 | 第13-14页 |
| ·基质材料 | 第14-15页 |
| ·上转换材料的制备工艺 | 第15-16页 |
| ·高温固相法 | 第15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5页 |
| ·共沉淀法 | 第15-16页 |
| ·水热合成法 | 第16页 |
| ·燃烧法 | 第16页 |
| ·上转换材料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 ·光催化简介 | 第16页 |
| ·上转换剂/Ti0_2复合光催化机理 | 第16-17页 |
| ·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17-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Y_20_3上转换材料中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能研究 | 第20-38页 |
| ·Y_20_3: Er~(~(3+))上转换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20-28页 |
| ·引言 | 第20-21页 |
|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 ·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 ·样品表征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 ·硝酸钇/柠檬酸干凝胶的SDTA/TG 分析 | 第22-23页 |
|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Y_20_3: Er~(~(3+))的XRD 分析 | 第23-24页 |
| ·样品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24-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Y_20_3: Yb~(3+),Tm~(3+)上转换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 第28-38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 ·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 ·样品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 ·Y_20_3:Yb~(3+),Tm~(3+)纳米粉体的XRD 分析 | 第29-30页 |
| ·SEM 分析 | 第30页 |
| ·上转换材料Y_20_3:Yb~(3+),Tm~(3+)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30-35页 |
| ·小结 | 第35-38页 |
| 第3章 介孔Zr0_2: Yb~(3+), Tm~(3+)上转换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38-48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 ·制备方法 | 第39-40页 |
| ·样品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 ·XRD 分析 | 第40-41页 |
| ·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分析 | 第41-43页 |
| ·介孔氧化锆的SEM 和TEM 分析 | 第43页 |
| ·FTIR 光谱分析 | 第43-45页 |
| ·Zr0_2: Yb~(~(3+)),Tm~(3+)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4章 硅酸镧基上转换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 第48-56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50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 ·不同煅烧温度下LaSiO: Yb~(3+),Tm~(3+)的XRD 分析 | 第50-51页 |
| ·上转换荧光光谱分析 | 第51-54页 |
| ·不同温度煅烧下LYT 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51-53页 |
| ·过渡金属离子共掺或混掺样品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5章 紫外上转换剂/Ti0_2复合光催化剂的降解性能研究 | 第56-70页 |
| ·核壳型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56-66页 |
| ·引言 | 第56-57页 |
| ·实验部分 | 第57-60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7页 |
| ·制备方法 | 第57-58页 |
| ·样品表征 | 第58页 |
| ·光催化降解实验 | 第58页 |
| ·羟基自由基的测定 | 第58-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 ·XRD 分析 | 第60-61页 |
| ·复合光催化剂的SEM 和TEM 分析 | 第61-63页 |
| ·上转换荧光光谱分析 | 第63-64页 |
| ·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4-66页 |
| ·复合光催化剂的微波法制备及光降解性能研究 | 第66-69页 |
| ·实验方法及表征 | 第66-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0-74页 |
|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 ·创新点 | 第71-72页 |
| ·展望(有待进一步展开的工作)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