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土地法论文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4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理论与现实意义第11页
   ·文献综述第11-13页
   ·课题的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基础理论第14-27页
   ·集体建设用地的内涵第14-16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概述第16-24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第16-17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第17-23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发展方向是建立农地入市制度第23-24页
   ·农地入市制度的定位第24-27页
     ·是土地流转制度的变革第24-25页
     ·是宪法的具体化第25-27页
第三章 建立农地入市制度的必要性——以法律价值为视角第27-34页
   ·农地入市制度的秩序价值角度第27-28页
     ·维护有关土地流转方面的行政权力运行秩序第27-28页
     ·维护土地经济秩序第28页
     ·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第28页
   ·农地入市制度的自由价值角度第28-31页
     ·体现我国土地立法最大程度上追求土地权利自由的目的第28-29页
     ·对土地权利自由行使的保障作用第29-31页
   ·农地入市制度的效益价值角度第31-32页
     ·减少交易中间环节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效益第31页
     ·增加流转受体之间的竞争以促进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第31-32页
   ·从农地入市制度的正义角度看第32-34页
     ·促进经济正义的实现第32页
     ·促进政治正义的实现第32-33页
     ·促进法律正义的实现第33-34页
第四章 建立农地入市制度的挑战与具体可行性第34-46页
   ·现行法律的障碍和排除障碍可行性第34-37页
     ·农地入市制度与现行《土地管理法》相冲突第34-35页
     ·农地入市具体制度建设任务艰巨第35-36页
     ·现有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第36-37页
   ·国家、集体、农民和土地开发商等主体利益均衡方面的困难和可行性第37-41页
     ·农村集体和农民利益第38页
     ·远郊和偏远地区农民集体或农民利益第38页
     ·国家利益第38-40页
     ·兼顾土地开发商利益第40-41页
   ·农地流转主体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力障碍及排除障碍的可行性第41-42页
   ·灰色市场导致的障碍及排除障碍的可行性第42-43页
   ·农民政治地位方面的障碍及排除障碍的可行性第43页
   ·粮食安全方面的障碍及排除障碍的可行性第43-45页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挑战和可行性第45-46页
第五章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自主入市流转具体制度构想第46-60页
   ·立法目的和依据第46页
   ·制度的名称和基本概念界定第46-48页
   ·适用范围第48页
   ·对不同类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规定第48-54页
     ·对村民住宅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第48-50页
     ·对乡镇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规定第50-52页
     ·对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所占建设用地能否流转的相关规定第52页
     ·对新增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规定第52-54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估价制度第54-56页
     ·影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的因素第54-55页
     ·估价主体第55页
     ·估价制度对土地宏观调控的意义第55-56页
   ·健全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和登记制度第56-57页
     ·健全产权制度第56页
     ·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制度第56-57页
   ·应该明确的其他具体制度第57-60页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第57页
     ·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受让农地使用权制度第57页
     ·禁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情形第57-58页
     ·国家因公共利益而需要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规定第58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责任规定第58-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爱玲作品畸病描写探析
下一篇: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