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河床演变分析方法 | 第15-27页 | 
| ·河床演变分析的传统方法 | 第15-19页 | 
| ·河床变形数学模型计算 | 第16-17页 | 
| ·河工模型试验模拟 | 第17-18页 | 
| ·实测资料分析 | 第18-19页 | 
| ·GIS 平台的河床演变分析 | 第19-23页 | 
| ·GIS 及其应用 | 第19-20页 | 
| ·GIS 空间分析 | 第20-22页 | 
| ·GIS 与河床演变 | 第22-23页 | 
| ·河床演变的断面分析方法体系 | 第23-25页 | 
| ·断面生成 | 第24页 | 
| ·断面时空分析 | 第24-25页 | 
| ·断面信息表达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河床演变的断面分析方法 | 第27-63页 | 
| ·河道断面分析数据源 | 第27-29页 | 
| ·河道地形测点 | 第27-28页 | 
| ·河道地形等高线 | 第28页 | 
| ·河道三维地形数据 | 第28-29页 | 
| ·河道断面生成 | 第29-36页 | 
| ·河道断面半自动生成 | 第29-31页 | 
| ·河道断面自动生成 | 第31-34页 | 
| ·河道断面拓扑关系建立 | 第34-36页 | 
| ·河道断面高程数据获取 | 第36-42页 | 
| ·栅格DEM | 第37-38页 | 
| ·不规则三角网 TIN | 第38页 | 
| ·等高线 | 第38页 | 
| ·栅格 DEM、TIN、等高线生成断面数据的精度比较 | 第38-42页 | 
| ·河道断面动力信息表达 | 第42-44页 | 
| ·水位信息表达 | 第42-43页 | 
| ·水流信息表达 | 第43-44页 | 
| ·河道断面分析计算 | 第44-62页 | 
| ·河道断面基本形态分析 | 第44-49页 | 
| ·河流比降分析 | 第49-50页 | 
| ·河道任意断面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河道断面冲淤分析 | 第51-55页 | 
| ·汉道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 ·断面法测算河道冲淤量 | 第57-62页 | 
| ·三维河道概化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演变分析 | 第63-78页 | 
| ·长江干流江苏段概况 | 第63-64页 | 
| ·长江干流江苏段断面特征分析 | 第64-67页 | 
| ·单断面冲淤时空变化分析 | 第67-75页 | 
| ·镇扬河段弯道单断面时空变化分析 | 第68-70页 | 
| ·镇扬河段汉道单断面时空变化分析 | 第70-75页 | 
| ·分汉河段汉道比变化分析 | 第75-76页 | 
| ·河段冲淤情况分析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 ·主要特点与创新点 | 第79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79-80页 | 
| ·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