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 第11-15页 |
| ·非自愿移民安置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 ·人力资本开发与非自愿移民安置的关系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 ·研究的思路、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的思路、目的 | 第18-19页 |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9页 |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非自愿移民人力资本的现状 | 第21-29页 |
| ·人力资本的涵义 | 第21-22页 |
| ·非自愿移民人力资本的涵义 | 第22-23页 |
| ·非自愿移民人力资本的现状 | 第23-29页 |
| ·总体受教育水平低 | 第23-26页 |
| ·医疗卫生发展状况滞后 | 第26-27页 |
| ·思想观念落后、素质普遍偏低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非自愿移民人力资本开发的必要性 | 第29-35页 |
| ·提高移民的教育和技能存量,是改善移民生活的需要 | 第29-31页 |
| ·提高移民的健康存量,是改善移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 第31页 |
| ·转变观念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 第31-33页 |
| ·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需要 | 第33-34页 |
| ·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我国非自愿移民人力资本开发的内容 | 第35-42页 |
| ·保证适龄儿童的基本教育,同时拓展新的教育模式 | 第35-36页 |
| ·提高移民的技能存量 | 第36-39页 |
| ·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 第36-38页 |
| ·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生产技术的指导 | 第38-39页 |
| ·开展创业培训,为有创业愿望的移民提供支持 | 第39页 |
| ·提高移民的健康存量 | 第39-40页 |
|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 第39-40页 |
|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0页 |
| ·注重移民思想观念和心理的转变 | 第40-41页 |
| ·积极引导移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推动我国非自愿移民人力资本开发的措施 | 第42-53页 |
|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多样化 | 第42-45页 |
| ·争取更多的政府投资 | 第42页 |
| ·鼓励企业及其它组织投资 | 第42-43页 |
| ·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 第43-44页 |
| ·引导外出劳动力资金回流 | 第44-45页 |
| ·移民自主开发 | 第45-46页 |
| ·强化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 | 第45页 |
| ·自主成立各种组织、协会 | 第45-46页 |
| ·明确的政府工作方向 | 第46-48页 |
| ·确定移民教育培训的重点 | 第46-47页 |
| ·建立科学的移民教育培训体系 | 第47页 |
| ·完善移民的教育培训保障 | 第47-48页 |
| ·人力资本开发的运行管理 | 第48-53页 |
| ·突出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48-49页 |
| ·推进信息化建设,方便移民接收和使用信息 | 第49-50页 |
| ·提供便捷、充足的资金支持 | 第50-51页 |
| ·鼓励灵活就业或“非正规就业” | 第51页 |
| ·关注移民的合法权益保护 | 第51-52页 |
| ·提高移民的福利水平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非自愿移民人力资本开发的案例分析 | 第53-68页 |
| ·温州珊溪水库移民安置区的概况 | 第53-54页 |
| ·温州珊溪水库移民人力资本开发的有利条件 | 第54-56页 |
| ·政府合理有效的后期扶持政策 | 第54-55页 |
| ·移民安置区处于经济发达地区 | 第55-56页 |
| ·温州珊溪水库移民人力资本开发的途径与措施 | 第56-60页 |
| ·温州珊溪水库移民的教育培训 | 第56-58页 |
| ·温州珊溪水库移民的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 | 第58-59页 |
| ·积极完善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 第59-60页 |
| ·金融部门提供优惠的信贷服务 | 第60页 |
| ·温州珊溪水库移民安置区的人力资本改善状况 | 第60-66页 |
| ·搬迁前水库涉淹区与移民安置区的人力资本状况 | 第60-62页 |
| ·搬迁后移民人力资本的变化及成效 | 第62-66页 |
| ·温州珊溪水库移民人力资本开发的经验和体会 | 第66-6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