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分析与研究 | 第16-43页 |
1 农业产业化理论回顾 | 第16-17页 |
2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理论 | 第17-25页 |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 第17-18页 |
·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 第18-19页 |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 第19-21页 |
·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 第21-25页 |
3 农业产业化理论的实践意义 | 第25-28页 |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机制 | 第26页 |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 第26页 |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繁荣县域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必然选择 | 第26-27页 |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第27页 |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强大动力 | 第27-28页 |
4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启示 | 第28-40页 |
·国外农业产业化现状 | 第28-33页 |
·国内农业产业化现状 | 第33-39页 |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启示 | 第39-40页 |
5 对农业产业化理论的再思考 | 第40-43页 |
·利益机制的定位模糊 | 第40-41页 |
·约束机制的设计软化 | 第41页 |
·过分强调“一体化” | 第41页 |
·过分强调保护农民利益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扬州市罗氏沼虾产业化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 第43-55页 |
1 扬州市罗氏沼虾产业化的发展背景 | 第43-48页 |
·自然交通状况 | 第44页 |
·市场背景 | 第44-45页 |
·宏观背景 | 第45-47页 |
·政策背景 | 第47-48页 |
·经济效益背景 | 第48页 |
2 扬州市罗氏沼虾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 第48-52页 |
·区域化生产特色明显 | 第50页 |
·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 第50页 |
·流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 第50-51页 |
·社会化服务基本形成 | 第51页 |
·产业化主要组织形式基本建立 | 第51-52页 |
3 产业化经营对扬州市罗氏沼虾产业发展的作用 | 第52-55页 |
·优化了渔业产业结构 | 第52-53页 |
·促进了罗氏沼虾养殖品种、技术和知识更新 | 第53-54页 |
·提高扬州渔业的知名度 | 第54页 |
·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54页 |
·促进了农民增收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扬州市罗氏沼虾产业化的现实问题 | 第55-60页 |
1 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 | 第55-56页 |
·龙头企业经营管理层的非职业化 | 第55-56页 |
·资金支持不足,融资环境急待改善 | 第56页 |
·缺乏缺乏开拓创新的机制 | 第56页 |
2 农户文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 | 第56-57页 |
3 组织形式松散,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 第57页 |
4 政府认识不足,投入、管理不到位 | 第57-60页 |
·行为不规范 | 第57-58页 |
·投入不足 | 第58页 |
·法制不完善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扬州市罗氏沼虾产业化对策探讨 | 第60-67页 |
1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 第60-62页 |
·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60-61页 |
·营销创新,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系 | 第61-62页 |
·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 第62页 |
2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 第62-64页 |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 第63页 |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 第63页 |
·发展融资租赁 | 第63页 |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 第63-64页 |
3 创新组织形式,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 第64-65页 |
·创新组织形式 | 第64页 |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 第64-65页 |
4 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第65-67页 |
·发挥政策职能 | 第65页 |
·发挥协调职能 | 第65-66页 |
·发挥调控职能 | 第66页 |
·检查监督服务职能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