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安全监控仪的研制背景 | 第9-10页 |
·安全监控仪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2 安全监控仪总体方案 | 第14-23页 |
·起重机安全监控仪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起重机安全监控仪设计目标 | 第15页 |
·起重机安全监控仪方案 | 第15-22页 |
·硬件方案 | 第15-19页 |
·软件方案 | 第19-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仪器硬件电路 | 第23-50页 |
·系统硬件设计原则 | 第23-24页 |
·前向通道 | 第24-28页 |
·信号的获取 | 第24-26页 |
·信号预处理电路 | 第26-27页 |
·A/D转换 | 第27-28页 |
·实时时钟模块 | 第28-31页 |
·DS1302的引脚功能及结构 | 第29页 |
·DS1302芯片的技术特性 | 第29-30页 |
·DS1302内部的RAM和各专用寄存器的功能 | 第30-31页 |
·DS1302与MSP430的接口电路 | 第31页 |
·U盘存储模块 | 第31-34页 |
·数据存储方式的选择 | 第31-32页 |
·CH375的特点与引脚 | 第32-33页 |
·CH375与MSP430的接口 | 第33-34页 |
·JTAG接口和复位电路 | 第34-35页 |
·JTAG接口电路 | 第34页 |
·复位电路 | 第34-35页 |
·通信模块 | 第35-37页 |
·RS-232串行通信总线标准 | 第35-36页 |
·MAX3232与MSP430的接口电路 | 第36-37页 |
·人机通道 | 第37-45页 |
·键盘接口电路 | 第37-38页 |
·指示灯和报警电路 | 第38-40页 |
·液晶显示模块 | 第40-43页 |
·操作面板 | 第43-45页 |
·控制输出模块 | 第45-46页 |
·系统电源模块 | 第46-49页 |
·开关电源设计原则 | 第46-47页 |
·电容的选取原则 | 第47页 |
·DC/DC电源模块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μC/OS-Ⅱ在MSP430F1611单片机中的移植 | 第50-56页 |
·μC/OS-Ⅱ的体系结构 | 第50-51页 |
·μC/OS-Ⅱ移植实现的条件分析 | 第51页 |
·移植的具体实现 | 第51-54页 |
·移植所需修改文件 | 第51-52页 |
·修改OS_CPU.H文件 | 第52-53页 |
·修改OS_CPU_C.C文件 | 第53页 |
·修改OS_CPU_A.ASM文件 | 第53-54页 |
·移植代码正确性验证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仪器软件 | 第56-73页 |
·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介绍 | 第56-57页 |
·系统软件结构 | 第57页 |
·系统任务的划分和优先级的分配 | 第57-59页 |
·系统主要应用软件 | 第59-72页 |
·系统的主程序 | 第59页 |
·监控程序走飞任务 | 第59-60页 |
·系统自检任务 | 第60-61页 |
·数据采样任务 | 第61-63页 |
·数据处理控制输出任务 | 第63-64页 |
·键盘处理任务 | 第64-66页 |
·传感器标定任务 | 第66页 |
·U盘数据存储任务 | 第66-70页 |
·LCD显示任务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系统抗干扰措施和调试 | 第73-78页 |
·干扰的来源和后果 | 第73页 |
·硬件抗干扰 | 第73-74页 |
·系统软件抗干扰 | 第74-75页 |
·仪器的调试 | 第75-77页 |
·单片机的仿真调试 | 第75-76页 |
·集成开发环境 | 第76页 |
·实验室调试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附录A 移植修改程序 | 第81-85页 |
附录B 电路原理图 | 第85-86页 |
附录C 验证移植代码正确性程序 | 第86-88页 |
附录D 调试照片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