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城网站可用性评估体系研究--以电子类网站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一、引言 | 第12-15页 |
| (一)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 第13-14页 |
| (二) 研究范围的界定与说明 | 第14-15页 |
| (三) 文章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5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 (一) 国内外电子商城网站建设与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 国外电子商城网站建设与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2. 国内电子商城网站建设与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二) 国内外可用性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 可用性概念的提出 | 第17-18页 |
| 2. 可用性评估方法的研究 | 第18-19页 |
| (三) 国内外网站可用性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1. 国外网站可用性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2. 国内网站可用性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四) 对当前网站可用性研究的认识与评价 | 第23-25页 |
| 1. 研究视角 | 第23-24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3. 当前网站可用性研究的缺陷 | 第24-25页 |
| (五) 对电子商城网站可用性研究的全新思考 | 第25-26页 |
| 三、概念模型与理论依据 | 第26-35页 |
| (一) 电子商城网站的特点 | 第26页 |
| (二) 电子商城网站可用性评估体系的概念模型 | 第26-28页 |
| (三) 理论依据与假设的提出 | 第28-35页 |
| 1. 技术的可用性 | 第29-30页 |
| 2. 体系结构的可用性 | 第30页 |
| 3. 文化的可用性 | 第30-32页 |
| 4. 营销策略的可用性 | 第32-33页 |
| 5. 服务的可用性 | 第33-34页 |
| 6. 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34页 |
| 7. 假设的提出 | 第34-35页 |
| 四、实证研究设计与分析 | 第35-54页 |
| (一) 研究程序整体设计 | 第35页 |
| (二) 深层访谈法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35-39页 |
| 1. 访谈的目的及访谈前的准备 | 第35-36页 |
| 2. 访谈过程 | 第36-37页 |
| 3. 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 (三) 探索性研究 | 第39-49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 2. 试调查样本的选择 | 第39-40页 |
| 3. 量表设计 | 第40-41页 |
| 4. 数据的收集 | 第41-42页 |
| 5. 量表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 第42-49页 |
| (四) 正式问卷的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 | 第49-54页 |
| 1. 研究方法 | 第49页 |
| 2. 量表的设计 | 第49-50页 |
| 3. 数据收集 | 第50-51页 |
| 4. 数据分析 | 第51-54页 |
|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54-59页 |
| (一) 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 (二) 研究启示 | 第56-59页 |
| 六、结束语 | 第59-61页 |
| (一) 研究贡献 | 第59页 |
| (二)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59-61页 |
| 附录 | 第61-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