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课题来源与选题依据 | 第11页 |
·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及危害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物理法 | 第12-13页 |
·化学处理法 | 第13页 |
·生物修复法 | 第13-15页 |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 第15-17页 |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概念 | 第15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 | 第16页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影响石油烃生物学降解的因素 | 第17-21页 |
·油的化学组成和浓度 | 第18页 |
·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 第18页 |
·环境参数 | 第18-20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20-21页 |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石油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53页 |
·实验目的 | 第23页 |
·实验仪器、药品与材料 | 第23-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药品 | 第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石油烃的测定 | 第25页 |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优选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5-26页 |
·固定化微生物的构建 | 第26-27页 |
·环境因素对固定化降解菌石油降解性能影响 | 第27-28页 |
·游离菌降解条件的研究 | 第27-28页 |
·固定化菌降解条件的研究 | 第28页 |
·固定化与游离菌最佳条件石油降解性能的比较 | 第28页 |
·不同载体固定化微生物的石油降解效果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51页 |
·石油烃测定结果 | 第29页 |
·高效石油降解菌及其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29-32页 |
·环境因素对固定化与游离菌降解性能的影响 | 第32-50页 |
·固定化菌(YJ-07)与游离菌最佳条件石油降解效果比较 | 第50-51页 |
·不同载体YJ-07 与YJ-05 的固定化菌石油降解效果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因素重要性研究 | 第53-84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3-56页 |
·油样及土样 | 第53页 |
·石油污染土样的制备 | 第53页 |
·实验菌株 | 第53页 |
·仪器及药品 | 第53-55页 |
·培养基 | 第55页 |
·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含量的测定 | 第55-56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56页 |
·外源微生物对石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6页 |
·不同载体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考察 | 第56-57页 |
·强化修复对微生物石油降解率的影响及各因素重要性研究 | 第57-59页 |
·强化修复对游离菌石油降解率的影响及因素重要性分析 | 第57-58页 |
·强化修复对固定化菌石油降解率的影响及因素重要性分析 | 第58-59页 |
·固定化微生物石油降解性能考察 | 第59页 |
·降解前后石油烃的四组分分析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82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59页 |
·外源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考察 | 第59-60页 |
·不同载体的固定化菌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 第60-64页 |
·强化修复对微生物石油降解率的影响及各影响因素重要性研究 | 第64-80页 |
·固定化微生物石油降解性能考察 | 第80-82页 |
·固定化与游离微生物修复土壤前后石油组分的变化 | 第82页 |
·小结与建议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建议 | 第83-84页 |
第四章 固定化微生物模拟最佳条件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 第84-95页 |
·实验方法 | 第84-85页 |
·最佳条件固定化微生物石油降解性能考察 | 第84页 |
·修复土壤过程中各因素随时间的变化 | 第84页 |
·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种群多样性研究 | 第84-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94页 |
·最佳条件固定化菌株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 | 第85-86页 |
·最佳条件下各因素随时间的变化 | 第86-90页 |
·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种群多样性分析 | 第90-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结论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附录 | 第103-110页 |
附录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103-107页 |
·土壤pH 值测定:电位法 | 第103页 |
·土壤水分测定:重量法 | 第103-104页 |
·土壤有机质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 | 第104页 |
·土壤中全氮的测定:ATN-300 型全自动定氮仪 | 第104-105页 |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NaHCO3 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 第105-107页 |
·种群数量测定:平板菌落计数法 | 第107页 |
附录2 四组分分离方法 | 第107-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