鄚州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及井网调整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剩余油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油藏描述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3-17页 |
| ·基本情况 | 第13-14页 |
| ·各断块开发简史 | 第14-17页 |
| ·鄚32 断块开发简况及主要开采特征 | 第14页 |
| ·鄚25 断块开发简况及主要开采特征 | 第14-15页 |
| ·鄚31 断块开发简况及主要开采特征 | 第15-16页 |
| ·鄚34 断块开发简况及主要开采特征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地质特征 | 第17-26页 |
| ·地层划分与精细对比 | 第17页 |
| ·构造特征 | 第17-18页 |
| ·沉积相 | 第18-22页 |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2-25页 |
| ·储层非均质性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油藏特征 | 第26-36页 |
| ·流体特征 | 第26-27页 |
| ·地层压力与地层温度 | 第27页 |
| ·油藏类型及油水界面确定 | 第27-28页 |
| ·储量复算 | 第28-36页 |
| 第五章 三维地质模型 | 第36-47页 |
| ·建模的基础资料及工作流程 | 第36-37页 |
| ·三维地质结构建模 | 第37-43页 |
| ·断层模型 | 第37-38页 |
| ·地质层格架建模 | 第38-40页 |
| ·小层构造模型建模 | 第40-41页 |
| ·构造建模成果 | 第41-43页 |
| ·储层属性三维地质建模 | 第43-47页 |
| ·层细分模型 | 第43页 |
| ·岩相模型 | 第43-47页 |
| 第六章 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 | 第47-62页 |
| ·静态模型的建立 | 第47-50页 |
| ·网格系统建立原则 | 第47-48页 |
| ·网格的粗化 | 第48-49页 |
| ·油藏流体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 ·动态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 ·历史拟合 | 第51-58页 |
| ·总体指标拟合 | 第51-54页 |
| ·单井拟合 | 第54-58页 |
|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 第58-62页 |
| ·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58-60页 |
| ·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 | 第60-62页 |
| 第七章 井位部署及综合调整方案 | 第62-75页 |
| ·井位部署意见 | 第62-63页 |
| ·剩余油分布分析 | 第62页 |
| ·产量预测 | 第62-63页 |
| ·综合调整方案 | 第63-72页 |
| ·开发调整原则和依据 | 第63-64页 |
| ·调整方案 | 第64-70页 |
| ·指标预测 | 第70-72页 |
| ·方案对比 | 第72-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