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贝登堡“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的形成 | 第15-26页 |
第一节 “生活的准备教育”产生的个人条件 | 第15-20页 |
一、儿少时期的成长体验 | 第15-17页 |
二、军旅生活的实践 | 第17-20页 |
第二节 “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20-22页 |
第三节 “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的形成 | 第22-26页 |
第二章 “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与童子军的建立和发展 | 第26-38页 |
第一节 童子军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26-30页 |
一、童子军的建立 | 第26-27页 |
二、发展成为世界性青少年组织 | 第27-30页 |
第二节 童子军的“生活的准备教育” | 第30-35页 |
一、童子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 第31-33页 |
二、童子军的规律、制度 | 第33-35页 |
第三节“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对童子军建立和发展的影响 | 第35-38页 |
一、“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指导了童子军的建立和发展 | 第35-37页 |
二、“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贝登堡及其童子军的“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评价 | 第38-45页 |
第一节 贝登堡及其童子军的“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特点 | 第38-40页 |
第二节 贝登堡及其童子军的“生活的准备教育”理念 | 第40-43页 |
一、推动世界和平事业进步 | 第40-42页 |
二、推动世界青少年教育事业的进步 | 第42-43页 |
第三节“生活的准备教育”思想对中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 第43-45页 |
注释 | 第45-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