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的飞天--敦煌飞天的“飞动美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一、敦煌飞天形象的“飞动美感”及其意蕴 | 第10-20页 |
(一) 飞天“飞动美感”的视觉形式特点 | 第10-13页 |
(二) 飞天“飞动美感”的美学特点 | 第13-15页 |
(三) 印度飞天形象与敦煌飞天形象的比较 | 第15-17页 |
(四) 敦煌飞天形象与西方飞动形象的比较 | 第17-19页 |
(五) 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人文意蕴 | 第19-20页 |
二、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演变 | 第20-23页 |
(一) 稚拙的飞天(十六国时期的飞天) | 第22页 |
(二) 轻盈的飞天(北魏至北周时期的飞天) | 第22页 |
(三) 灵动的飞天(隋唐时期的飞天) | 第22-23页 |
(四) 程式化的飞天(宋、五代至元时期的飞天) | 第23页 |
三、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成因 | 第23-37页 |
(一) 中国艺术观念对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影响 | 第23-29页 |
(二) 中国舞蹈艺术对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 姊妹艺术对敦煌飞天“飞动美感”的影响 | 第30-37页 |
结语 | 第37-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第43-44页 |
附图 | 第44-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