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1页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第11-12页
   ·天然气成藏理论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2-19页
     ·天然气成藏理论第12-14页
     ·煤成气成藏理论第14-17页
     ·凝析气成藏理论第17-19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9-21页
第2章 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第21-37页
   ·地层发育特征第21-23页
     ·前第三系第22页
     ·古近系第22-23页
     ·新近系第23页
   ·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第23-27页
     ·断裂体系基本特征第23-25页
     ·构造单元划分第25页
     ·构造演化阶段第25-27页
   ·烃源岩特征第27-31页
     ·上古生界烃源岩第27-30页
     ·古近系烃源岩第30-31页
   ·储层特征第31-35页
     ·古近系储层特征第31-33页
     ·前第三系储层特征第33-35页
   ·盖层特征第35-37页
     ·盐岩盖层第35页
     ·泥岩盖层第35-37页
第3章 气源岩热演化史与生烃史第37-68页
   ·东濮凹陷热演化史第37-46页
     ·盆地古地温恢复思路与方法第37页
     ·东濮凹陷热演化特征第37-39页
     ·东濮凹陷新生代古地温恢复第39-46页
   ·古近系剥蚀厚度恢复第46-51页
     ·研究现状第46-47页
     ·东营末期剥蚀量恢复第47-51页
   ·上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与生烃史第51-59页
     ·上古生界基本构造格局第51-52页
     ·上古生界埋藏史特征第52-53页
     ·上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第53-54页
     ·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时空差异性第54-59页
   ·古近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与生烃史第59-68页
     ·古近系烃源岩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第59-62页
     ·古近系烃源岩生烃时空差异性第62-68页
第4章 气源对比与天然气成因类型第68-95页
   ·天然气组分特征第68-72页
     ·天然气组分分类第68-70页
     ·甲烷含量与碳同位素关系第70-72页
   ·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第72-75页
     ·碳、氢同位素特征第72-73页
     ·碳同位素系列特征第73-75页
   ·惰性气体同位素特征第75-83页
     ·40Ar/36Ar 同位素特征第75-82页
     ·3He/4He 同位素特征第82-83页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第83-86页
     ·天然气成因类型第83页
     ·不同类型天然气分布特点第83-86页
   ·凝析气藏成因类型及分布第86-95页
     ·不同成因类型凝析气藏判别第87-94页
     ·不同成因类型凝析气藏分布特征第94-95页
第5章 典型气藏成藏机理解剖第95-133页
   ·文23 煤成气藏成藏机理解剖第95-110页
     ·气藏地质特征第95页
     ·气源对比追踪第95-98页
     ·输导体系特征第98-102页
     ·运聚相态与动力第102-103页
     ·成藏时间和期次第103-107页
     ·成藏过程与气藏保存第107-110页
   ·杜寨-白庙凝析气藏成藏机理解剖第110-133页
     ·气藏地质特征第110-114页
     ·气源对比第114页
     ·天然气运移路径追踪第114-117页
     ·输导体系特征第117-124页
     ·油气成藏时间及期次第124-126页
     ·凝析气藏动态成藏过程第126-133页
第6章 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第133-143页
   ·煤成气成藏主控因素第133-138页
     ·煤成气成藏特征第133-134页
     ·煤成气成藏主控因素第134-138页
   ·凝析气成藏主控因素第138-143页
     ·凝析气成藏特征第138-139页
     ·凝析气成藏主控因素第139-143页
第7章 结论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作者简历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下一篇:外源铁、硼加入复混肥后的有效性及生物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