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运动物体检测及数字视频处理技术介绍 | 第10页 |
·运动物体检测技术简介 | 第10页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 第10页 |
·引入运动物体视频检测技术的原因 | 第10-13页 |
·交通监控领域常用的运动物体(车辆)检测技术 | 第10-12页 |
·视频检测技术的特点 | 第12-13页 |
·国内外视频交通监控发展状况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国内外视频交通监控发展状况简介 | 第13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于DSP的运动物体视频检测系统的整体架构 | 第15-19页 |
·目前的车辆视频检测系统的整体架构 | 第15-17页 |
·本系统采用的整体架构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9-45页 |
·DSP芯片的选型及系统硬件框架 | 第19-24页 |
·DSP芯片的选定 | 第19-21页 |
·TMS320DM642芯片介绍 | 第21-22页 |
·TMS320DM642的CPU(DSP Core) | 第22-23页 |
·TMS32DM642的Cache结构 | 第23页 |
·硬件系统整体框架 | 第23-24页 |
·视频接口的电路设计 | 第24-27页 |
·DM642视频端口简介 | 第24-25页 |
·视频输入接口设计 | 第25-26页 |
·视频输出接口设计 | 第26-27页 |
·系统外部存储器电路设计 | 第27-31页 |
·TMS320DM642的外部存储器接口介绍 | 第28页 |
·SDRAM设计 | 第28-30页 |
·Flash设计 | 第30-31页 |
·系统以太网接口设计 | 第31-34页 |
·以太网存取控制器(EMAC) | 第32-33页 |
·数据输入输出管理(MDIO)模块 | 第33页 |
·以太网电路的实现 | 第33-34页 |
·串行口的设计 | 第34-36页 |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6-38页 |
·I2C总线控制 | 第38-39页 |
·系统的初始化硬件配置 | 第39-41页 |
·高速PCB设计 | 第41-45页 |
·系统的PCB板层设计 | 第41-42页 |
·元器件布局 | 第42-43页 |
·高频电路的布线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运动物体视频检测的基本算法 | 第45-65页 |
·基于图像灰度特征的视频检测方法 | 第46页 |
·基于背景差分的视频检测方法 | 第46-51页 |
·背景差分技术简介 | 第47-48页 |
·背景帧图像的获取方法 | 第48-49页 |
·背景图像的更新机制 | 第49-51页 |
·基于帧间差分的视频检测方法 | 第51-53页 |
·基于光流场的视频检测方法 | 第53-59页 |
·光流场简介 | 第53-54页 |
·光流约束方程 | 第54-59页 |
·基于块匹配的视频检测方法 | 第59-65页 |
·块匹配法则 | 第59-61页 |
·块匹配搜索方法 | 第61-65页 |
第五章 基于虚拟检测线的运动物体视频检测算法 | 第65-78页 |
·基于虚拟检测线的车辆检测算法原理综述 | 第65-66页 |
·基于虚拟检测线的车辆检测算法 | 第66-72页 |
·虚拟检测线的设置 | 第66-67页 |
·图像的预处理 | 第67-68页 |
·初始背景帧的获取 | 第68-69页 |
·背景差分法检测车辆 | 第69-70页 |
·像素检测闭值的建立 | 第70-71页 |
·背景及阈值更新 | 第71-72页 |
·车辆速度及车流检测 | 第72-76页 |
·检测区域大小及虚拟检测线条数设置 | 第72页 |
·车辆存在判断 | 第72-74页 |
·速度检测原理 | 第74页 |
·车辆检测器的工作过程 | 第74-76页 |
·车流量的统计 | 第76页 |
·本章总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