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2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2-33页 |
1 瓢虫科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瓢虫科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 第12页 |
·瓢虫科的分类系统研究 | 第12-14页 |
·瓢虫科系统学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鞘翅目瓢虫科的化石资料 | 第16-17页 |
·瓢虫科的食性特征 | 第17-19页 |
2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和COI基因 | 第19-24页 |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 第19页 |
·线粒体DNA在昆虫系统学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COI基因特点及其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3 分子系统学概述 | 第24-26页 |
·分子系统学定义 | 第25页 |
·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方法 | 第26-28页 |
·距离矩阵法 | 第26页 |
·简约性方法 | 第26-27页 |
·最大似然法 | 第27页 |
·贝叶斯推论法 | 第27-28页 |
5 数据组系统发育信号评估和进化树可靠性与置信度检验 | 第28-30页 |
·数据组系统发育信号检验 | 第28-29页 |
·进化树分支可靠性和置信度的检验 | 第29页 |
·似然率检验 | 第29-30页 |
6 分子特征和形态特征的比较 | 第30-31页 |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4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标本的采集、鉴定与保存 | 第33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3-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总 DNA提取 | 第35-36页 |
·提取过程所用的试剂 | 第35页 |
·提取步骤 | 第35-36页 |
·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36-37页 |
·凝胶电泳检测法 | 第36-37页 |
·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 | 第37页 |
·PCR扩增线粒体 DNA COI基因片段 | 第37-38页 |
·引物 | 第37页 |
·PCR扩增体系 | 第37-38页 |
·PCR扩增反应程序 | 第38页 |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38页 |
·目的片段序列的测定 | 第38页 |
3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38-46页 |
·序列编辑 | 第38-39页 |
·序列比对 | 第39页 |
·序列组成分析 | 第39页 |
·数据组信号检测 | 第39-41页 |
·系统树构建和外群的选择 | 第41-44页 |
·距离法建树 | 第42页 |
·简约法建树 | 第42-43页 |
·极似然法建树 | 第43页 |
·贝叶斯系统发育推论法建树 | 第43-44页 |
·四种建树方法得到的系统树的比较和总结 | 第44页 |
·瓢虫科食性特征与系统树的对应 | 第44-46页 |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 | 第46-74页 |
1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及序列的测定 | 第46-47页 |
·基因组总DNA提取 | 第46-47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47页 |
·PCR产物测序 | 第47页 |
2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47-63页 |
·序列编辑和序列比对结果 | 第47页 |
·数据集序列分析 | 第47-49页 |
·碱基组成分析 | 第47-48页 |
·碱基替换分析 | 第48页 |
·密码子应用频率 | 第48-49页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9页 |
·瓢虫科昆虫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 | 第49-55页 |
·核苷酸差异和遗传距离 | 第49-50页 |
·p距离与R值的关系 | 第50-55页 |
·碱基组成偏向性检验 | 第55页 |
·数据组系统发育信号检验 | 第55-56页 |
·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 第55页 |
·随机树长检验 | 第55-56页 |
·PTP检验 | 第56页 |
·系统树构建 | 第56-63页 |
·距离法建树 | 第56-57页 |
·简约法建树 | 第57-59页 |
·极似然法建树 | 第59-61页 |
·贝叶斯法建树 | 第61-62页 |
·四种建树方法得到的系统树的比较和总结 | 第62-63页 |
·瓢虫科食性特征与系统树的对应 | 第63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63-74页 |
·目标序列的获得 | 第63-64页 |
·COI基因编码区部分片段的序列组成和分子进化特征 | 第64-66页 |
·基因序列组成特征 | 第64-65页 |
·密码子不同位点碱基组成特征 | 第65页 |
·氨基酸组成和密码子使用特征 | 第65-66页 |
·碱基组成偏向性检验 | 第66页 |
·COI基因序列数据系统发育信号评估 | 第66-67页 |
·各种建树方法的讨论 | 第67-69页 |
·距离法建树分析 | 第67页 |
·简约法建树分析 | 第67-68页 |
·极似然法建树分析 | 第68页 |
·贝叶斯推论法建树分析 | 第68页 |
·四种方法重建系统发育树的比较 | 第68-69页 |
·瓢虫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发生关系的探讨 | 第69-71页 |
·瓢虫科不同食性类群的演化探讨 | 第71-73页 |
·COI基因对于构建瓢虫科系统树的适用性讨论 | 第73-74页 |
第四部分 总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1页 |
附录一 比对结果 | 第91-95页 |
附录二 部分测序结果 | 第95-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