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3-29页 |
·华法林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光谱分析法 | 第16-18页 |
·电化学分析法 | 第18-19页 |
·色谱分析法 | 第19-21页 |
·选题依据及内容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9页 |
第二章 水-乙醇混合溶剂中抗凝药物华法林的荧光光谱法测定研究 | 第29-38页 |
·前言 | 第29页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乙醇、水-乙醇混合溶剂中华法林钠的荧光光谱 | 第30-31页 |
·水和乙醇配比的选择 | 第31页 |
·酸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33页 |
·样品的测定及回收实验 | 第33-36页 |
·样品预处理及测定 | 第33-34页 |
·回收率的测定 | 第34-35页 |
·干扰实验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第三章 β-环糊精增强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介质中抗凝药物华法林含量 | 第38-47页 |
·前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华法林钠的荧光光谱特性 | 第39-40页 |
·荧光增强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β-环糊精用量的选择 | 第41-42页 |
·酸度的影响 | 第42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43页 |
·样品的测定及回收实验 | 第43-45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43-44页 |
·回收率的测定 | 第44-45页 |
·干扰实验 | 第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抗凝药物华法林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研究 | 第47-56页 |
·前言 | 第47-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华法林-β-环糊精包合物的荧光光谱 | 第49-50页 |
·华法林-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比的测定 | 第50-52页 |
·华法林-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平衡常数的测定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对华法林的测定方法研究 | 第56-63页 |
·前言 | 第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6-57页 |
·操作过程及电泳条件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57-58页 |
·缓冲溶液pH的影响 | 第58-59页 |
·缓冲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59页 |
·工作电压的影响 | 第59-60页 |
·华法林的电泳图及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抗凝药物华法林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63-74页 |
·前言 | 第63-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4-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华法林、牛血清白蛋白及其混合溶液的荧光光谱 | 第65-66页 |
·华法林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 | 第66-68页 |
·华法林对牛血清白蛋白猝灭常数的测定 | 第68-69页 |
·荧光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的测定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