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偏心距重建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相关性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9-14页 |
1 病例选择 | 第9-10页 |
·病例来源 | 第9页 |
·病例采集时间 | 第9页 |
·病例选择 | 第9-10页 |
2 临床资料 | 第10页 |
3 X 片投摄方法 | 第10-11页 |
4 测量参数 | 第11-12页 |
5 治疗方法及步骤 | 第12-13页 |
·术前系统功能评估 | 第12页 |
·手术方法 | 第12-13页 |
·术后处理 | 第13页 |
·疗效评价 | 第13页 |
6 统计学处理 | 第13-14页 |
结果 | 第14-19页 |
1 股骨近端各参数 | 第14页 |
2 股骨近端参数间关系 | 第14页 |
3 FO 测量值与 Harris 评分 | 第14-15页 |
4 FO 测量值与髋关节活动度 | 第15-17页 |
5 FO 重建与髋外展肌肌力 | 第17-19页 |
讨论 | 第19-25页 |
1 正常髋关节股骨偏心距测量的意义 | 第19-21页 |
2 FO 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影响 | 第21-22页 |
3 FO 重建与髋关节活动范围的关系 | 第22-23页 |
4 重建偏心距的方法 | 第23-24页 |
·增加股骨颈及股骨头的长度 | 第23页 |
·减小颈干角 | 第23页 |
·High-offset 系统 | 第23-24页 |
·改变股骨颈的截骨平面(股骨粗隆截骨术) | 第24页 |
·改变髋臼假体几何学变化 | 第24页 |
5 实验的不足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综述 | 第30-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附录 | 第36-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详细摘要 | 第43-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