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言 | 第12-16页 |
| ·课题简介 | 第12-13页 |
| ·模切机中的清废机构 | 第13页 |
| ·模切机的发展及课题意义 | 第13-14页 |
| ·学术构想与思路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2章 清废机构的计算与分析 | 第16-57页 |
| ·清废机构的构成 | 第16-19页 |
| ·清废机构的结构 | 第16-17页 |
| ·清废机构的动力源 | 第17-18页 |
| ·清废机构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清废机构的动力源分析 | 第19-24页 |
| ·凸轮的使用场合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 ·凸轮的运动曲线拟合 | 第20页 |
| ·凸轮的压力角测算 | 第20-22页 |
| ·动力传递的运动参数 | 第22-24页 |
| ·清废机构的运动学 | 第24-37页 |
|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 第24-25页 |
| ·清废机构的基本模型 | 第25页 |
| ·清废机构的运动学计算 | 第25-32页 |
| ·清废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第32-37页 |
| ·清废机构的动力学 | 第37-56页 |
| ·基于拉格朗日动力学计算的原理和方式 | 第37-38页 |
| ·清废机构的动力学计算 | 第38-49页 |
| ·清废机构的动力学初步分析 | 第49-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3章 考虑摩擦力的动力学分析 | 第57-77页 |
| ·摩擦力的产生及其计算原理 | 第57-59页 |
| ·带有摩擦力的动力学计算 | 第59-72页 |
| ·带有摩擦力的动力学分析 | 第72-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4章 基于复杂系统的创新设计 | 第77-92页 |
| ·基于设计规则的创新设计 | 第77-80页 |
| ·设计规则的制定 | 第78-79页 |
| ·图形载体库 | 第79页 |
| ·相似性判定 | 第79-80页 |
| ·改良功能分解与重组创新设计 | 第80-82页 |
| ·功能结构的直接匹配 | 第80-81页 |
| ·功能结构的最优匹配 | 第81-82页 |
| ·对清废机构的改进意见 | 第82-91页 |
| ·清废框架的封闭弹簧 | 第83-85页 |
| ·基于设计规则的清废机构的改进方案 | 第85-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5章 清废机构的改进 | 第92-117页 |
| ·凸轮曲线的修整 | 第92-95页 |
| ·上框机构的改进 | 第95页 |
| ·封闭弹簧的优化设计 | 第95-98页 |
| ·改进后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 第98-112页 |
| ·改进后模型的静态动力分析 | 第99-101页 |
| ·改进后模型的含有摩擦力的动力学计算 | 第101-109页 |
| ·改进后模型的含有摩擦力的动力学分析 | 第109-112页 |
| ·提速为N_2张/小时后改进前后结构中各个支点的受力分析对比 | 第112-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18页 |
| ·结论 | 第117页 |
| ·展望 | 第117-118页 |
| 致谢 | 第118-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1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