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Ad hoc网络中的时分多址接入及跨层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Ad hoc网络概述第11-19页
     ·Ad hoc网络发展历史第11-12页
     ·Ad hoc网络的概念和特点第12-14页
     ·Ad hoc网络的应用第14-15页
     ·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第15-17页
     ·Ad hoc网络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7-19页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9-25页
     ·Ad hoc网络的军用需求第19页
     ·Ad hoc网络MAC协议设计需求第19-23页
       ·MAC协议设计面对问题第19-21页
       ·现有的Ad hoc网络MAC协议第21-23页
     ·Ad hoc网络跨层设计需求第23页
     ·研究课题的选择第23-25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内容安排第25-29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25-27页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27-29页
第二章 Ad hoc网络中的TDMA时隙同步第29-59页
   ·时隙同步的引入第29-33页
     ·时间同步的概念第29-30页
     ·现有时隙同步方式第30-33页
       ·卫星外部授时方式第30-31页
       ·内部时间解析方式第31-33页
   ·基于内部参数解析的时隙同步第33-49页
     ·方案基础第34-36页
     ·时间同步协议第36-40页
       ·网络时间的初始同步第36-37页
       ·网络时间同步的动态跟踪第37-39页
       ·网络时间主控节点和主控备份节点的选取与切换第39-40页
     ·保护带的设定第40-44页
       ·时延估算第41-42页
       ·节点基准偏差第42-43页
       ·保护带的长度第43-44页
     ·系统性能分析第44-49页
   ·利用跳频同步的时隙同步第49-54页
     ·方案基础第50-51页
       ·跳频通信及跳频同步第50-51页
       ·TDMA时隙同步第51页
     ·时隙同步内容第51-53页
       ·时隙计数器的初始化第52-53页
       ·时隙计数器的更新第53页
     ·性能比较第53-54页
   ·时隙同步应用实例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三章 Ad hoc网络中的TDMA时隙分配第59-96页
   ·Ad hoc网络时隙分配问题的引入第59-66页
   ·按需动态时隙分配协议(ODSA)第66-81页
     ·基本概念第66-67页
       ·时帧结构第66-67页
       ·包结构第67页
     ·ODSA协议原理第67-72页
       ·时隙的获取第68-70页
       ·分配时隙的使用第70-71页
       ·时隙的释放第71页
       ·时隙冲突的解决第71-72页
     ·理论性能分析第72-75页
     ·性能仿真第75-81页
       ·网络仿真环境第75-77页
       ·网络仿真结果第77-81页
   ·基于二叉树的可变帧长动态时隙分配协议(BASAP)第81-94页
     ·帧长可变时隙分配协议的引入第81-83页
     ·基本概念第83-85页
       ·二叉树结构、时帧结构及其相互对应关系第83-84页
       ·时帧结构和包结构第84-85页
     ·具体协议原理第85-89页
       ·时隙的申请第85-88页
       ·时隙的释放第88-89页
     ·理论性能分析第89-92页
     ·性能仿真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四章 Ad hoc网络中的时隙分配与其他层的联合设计第96-127页
   ·Ad hoc网络中跨层设计的引入第96-98页
   ·可提供QoS的MAC与路由联合设计第98-112页
     ·背景介绍第99-100页
     ·联合设计基础第100-102页
     ·联合设计原理第102-108页
       ·协议内容第102-105页
       ·时隙分配算法第105-108页
     ·性能仿真第108-112页
     ·小结第112页
   ·利用多用户分集的TDMA接入方案第112-126页
     ·背景介绍第113-114页
     ·系统模型第114-119页
     ·具体协议原理第119-123页
       ·时隙结构与控制包结构第119-120页
       ·协议流程第120-122页
       ·冲突概率性能分析第122-123页
     ·仿真结果第123-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论文情况第141-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西门子SINUMERIK 802S的CA6140车床数控化改造
下一篇:对现代性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若干反思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