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钛钒基贮氢电极合金结构、性能及其衰退机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Ni/MH电池的发展概况第13-14页
   ·Ni/MH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6页
   ·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概况第16-22页
     ·AB_5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第17-18页
     ·非AB_5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第18-19页
     ·AB_2型Laves相贮氢电极合金第19页
     ·Mg基贮氢电极合金第19-20页
     ·V基固溶体型贮氢电极合金第20-22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第22-38页
   ·钛基C14型Laves相贮氢电极合金研究第22-27页
     ·合金的结构特性第22-24页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24-27页
   ·钒基固溶体型贮氢电极合金第27-31页
     ·合金的结构特性第27-28页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28-31页
   ·钛钒基贮氢电极合金研究第31-36页
     ·合金的结构特性第31-32页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32-36页
   ·问题的提出与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三章 实验方法第38-47页
   ·合金的成分设计及样品制备第38-39页
     ·合金成分设计第38页
     ·合金样品制备第38-39页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9-43页
     ·合金电极的制备第39-40页
     ·电化学测试装置第40-41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41-43页
   ·仪器分析第43-47页
     ·XRD分析及Rietveld法结构精修第43-45页
     ·SEM/EDS分析第45页
     ·TEM/EDS分析第45页
     ·合金粉末的平均粒径分析第45-46页
     ·XPS分析第46页
     ·AES分析第46页
     ·碱液成份分析第46-47页
第四章 Ni元素含量对Ti_(0.8)Zr_(0.2)V_(2.7)Mn_(0.5)Cr_(0.8)Ni_x(x=0.0~2.0)贮氢电极合金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7-64页
   ·合金的相结构第47-53页
   ·合金的显微组织第53-54页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54-56页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56-62页
     ·高倍率放电性能第56-57页
     ·电化学阻抗谱第57-58页
     ·线性极化曲线与交换电流密度第58-59页
     ·阳极极化曲线与极限电流密度第59-60页
     ·恒电位阶跃放电曲线与氢的扩散系数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Cr元素含量对Ti_(0.8)Zr_(0.2)V_(2.7)Mn_(0.5)Cr_xNi_(1.75)(x=0.0~0.7)贮氢电极合金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4-78页
   ·合金的相结构第64-69页
   ·合金的显微组织第69页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69-71页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71-76页
     ·高倍率放电性能第71-72页
     ·电化学阻抗谱第72-73页
     ·线性极化曲线与交换电流密度第73-74页
     ·阳极极化曲线与极限电流密度第74-75页
     ·恒电位阶跃放电曲线与氢的扩散系数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Mn替代Ni对Ti_(0.8)Zr_(0.2)V_(2.7)Mn_(0.5+x)Cr_(0.8)Ni_(1.5-x)(x=0.0~0.4)贮氢电极合金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78-91页
   ·合金的相结构第78-81页
   ·合金的显微组织第81页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81-83页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83-89页
     ·高倍率放电性能第83-84页
     ·电化学阻抗谱第84-85页
     ·线性极化曲线与交换电流密度第85-86页
     ·阳极极化曲线与极限电流密度第86-87页
     ·恒电位阶跃放电曲线与氢的扩散系数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七章 贮氢电极合金的本征/非本征衰退机理第91-107页
   ·贮氢合金电极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基本问题第91-96页
     ·电化学反应第91-92页
     ·氧化腐蚀反应第92-93页
     ·合金颗粒吸放氢过程第93-96页
   ·贮氢电极合金本征衰退、非本征衰退及其交互作用机理第96-107页
     ·定义第96-97页
     ·本征衰退第97-102页
     ·非本征衰退第102-105页
     ·本征/非本征衰退交互作用第105-107页
第八章 钛钒基贮氢电极合金的本征衰退第107-118页
   ·样品的选择第107-108页
   ·合金组元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腐蚀溶出第108-111页
   ·合金循环过程中的SEM形貌分析第111-113页
   ·合金循环过程中的表面AES分析第113-115页
   ·合金在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氢化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第九章 钛钒基贮氢电极合金的非本征衰退第118-134页
   ·颗粒尺寸对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18-123页
   ·合金在吸放氢循环过程中的粉化第123-127页
   ·合金颗粒的TEM形貌分析第127-129页
   ·合金电极循环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第129-131页
   ·合金电极不同循环次数时的放电曲线第131-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第134-138页
   ·研究结果总结第134-136页
   ·对将来研究工作的建议和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7页
发表论文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DMA2000 1xEV-DO无线链路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混合入侵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