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多层螺旋管行星式离心过程的基础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6页
   ·前言第14页
   ·逆流色谱的发展第14-23页
     ·流体静力学平衡体系第16-17页
     ·流体动力学平衡体系第17-19页
     ·高速逆流色谱的单向流体动力学平衡机理第19-23页
   ·高速逆流色谱的应用第23-25页
     ·在分离中的应用第23-24页
     ·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24-25页
     ·在分配系数测定中的应用第25页
     ·在分析中的应用第25页
   ·溶剂系统的研究第25-30页
     ·溶剂系统的选择第25-29页
     ·溶剂系统物性数据的预测第29页
     ·新型溶剂系统的研究第29-30页
   ·洗脱模式的研究第30-31页
     ·梯度洗脱模式第30页
     ·双向洗脱模式第30-31页
     ·循环模式第31页
   ·固定相保留值的研究第31-33页
     ·操作条件的影响第31-32页
     ·溶剂系统的影响第32页
     ·仪器参数的影响第32-33页
     ·柱外体积的影响第33页
   ·高速逆流色谱仪器的研究进展第33-34页
     ·新型逆流色谱的发展第33页
     ·新型管柱的发展第33-34页
   ·逆流色谱的放大研究第34页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34-35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35-46页
第二章 高速逆流色谱固定相保留值模型的建立第46-76页
   ·前言第46-47页
   ·模型第47-56页
     ·层流模型第48-53页
     ·液滴流模型第53-56页
     ·层流模型和液滴流模型的比较第56页
   ·实验第56-58页
     ·仪器第56-57页
     ·两相溶剂系统第57-58页
     ·实验过程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9页
     ·流量和转速对固定相保留值的影响第61-62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62-63页
     ·模型适用范围的确定第63-64页
     ·模型关联结果(溶剂系统1a-10a)第64-65页
     ·固定相保留值的预测(溶剂系统11a-16a)第65-67页
     ·文献数据的预测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本章符号说明第70-7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71-76页
第三章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度和分离效率的研究第76-90页
   ·前言第76-78页
   ·实验第78-79页
     ·实验仪器第78页
     ·两相溶剂系统和样品的制备第78页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步骤第78页
     ·参数的测定和计算第78-79页
   ·结果与讨论第79-87页
     ·流量和转速对色谱峰保留时间的影响第79-81页
     ·流量和转速对色谱峰峰宽的影响第81-82页
     ·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峰宽的关系第82-83页
     ·分离度的预测第83-85页
     ·转速和流量对色谱分离度的影响第85页
     ·操作条件和溶剂系统对色谱分离效率的影响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页
 本章符号说明第87-88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88-90页
第四章 高速逆流色谱制备能力的研究第90-106页
   ·前言第90-91页
   ·实验第91页
     ·实验仪器第91页
     ·两相溶剂系统和样品的制备第91页
     ·色谱分离步骤第91页
     ·参数的测定和计算第91页
   ·模型第91-94页
   ·结果与讨论第94-102页
     ·上样量对色谱峰峰宽和峰高的影响第95-100页
     ·分配等温线第100页
     ·色谱峰的分离度第100-101页
     ·样品在两相溶剂中的溶解度第101页
     ·上样量对固定相保留值的影响第101-102页
     ·多次进样第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本章符号说明第10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第五章 高速逆流色谱传质特性及色谱洗脱峰模型的研究第106-150页
   ·前言第106-107页
   ·模型第107-111页
     ·模型假设第108-109页
     ·模型建立第109-111页
   ·实验第111-113页
     ·实验仪器第111页
     ·实验材料第111-112页
     ·高速逆流色谱的制备分离第112-113页
   ·结果与讨论第113-129页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114-115页
     ·轴向扩散系数第115-117页
     ·轴向扩散系数关联第117-119页
     ·体积传质系数第119-121页
     ·体积传质系数关联第121-127页
     ·轴向扩散和相间传质引起的峰宽第127-129页
   ·模型验证第129-144页
     ·模型验证步骤第129-130页
     ·实验验证第130-132页
     ·文献数据中一般物质分离的验证第132-133页
     ·文献数据中天然产物分离的验证第133-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页
 本章符号说明第144-146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46-150页
第六章 高速逆流色谱在白术有效成分—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分离中的应用第150-180页
   ·前言第150页
   ·白术的研究进展第150-154页
     ·白术的药理作用第150-151页
     ·白术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第151-152页
     ·白术的有效成分研究第152-154页
   ·实验第154-160页
     ·仪器设备第154-155页
     ·原料和试剂第155页
     ·白术挥发油的提取第155-158页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实验第158-160页
     ·气相色谱分析和组分鉴定第160页
   ·结果与讨论第160-173页
     ·苍术酮标准品和白术内酯Ⅲ标准品的制备第160-161页
     ·GC分析条件优化第161-162页
     ·白术挥发油提取的优化第162-166页
     ·高速逆流色谱条件的优化第166-172页
     ·结构鉴定第172-173页
     ·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分离的色谱模型验证第173页
   ·本章小结第173-175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75-180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180-183页
   ·结论第180-181页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第181-183页
论文成果第183-184页
致谢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本内容的信息过滤技术研究
下一篇:程序理解中信息存储与检索技术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