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7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高岭土 | 第12-20页 |
| ·高岭土插层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 ·聚合物/高岭土复合物的发展 | 第12-13页 |
| ·高岭土/有机物插层复合物的发展 | 第13-14页 |
| ·高岭土有机插层反应方法 | 第14-15页 |
| ·直接插层作用 | 第14页 |
| ·取代作用 | 第14页 |
| ·聚合作用 | 第14-15页 |
| ·接枝作用 | 第15页 |
| ·聚合物插层作用 | 第15页 |
| ·高岭土的剥离 | 第15-16页 |
| ·插层反应的机理 | 第16页 |
| ·插层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 ·高岭土的特征 | 第17页 |
| ·插层剂的选择 | 第17-18页 |
| ·外界因素 | 第18-19页 |
| ·高岭土有机插层复合物的应用 | 第19-20页 |
| ·高岭土插层复合物层间吸附、环保 | 第19页 |
| ·高岭土合成分子筛 | 第19-20页 |
| ·高岭土添加性能 | 第20页 |
| ·有机发泡剂 | 第20-25页 |
| ·发泡剂特征 | 第20-21页 |
| ·几种典型有机发泡剂介绍 | 第21-22页 |
| ·N-亚硝基类发泡剂 | 第21页 |
| ·酰肼类化学发泡剂 | 第21-22页 |
| ·尿素衍生物类发泡剂 | 第22页 |
| ·偶氮类发泡剂 | 第22-25页 |
| ·发泡剂AC性能及用途 | 第23-24页 |
| ·发泡剂AC活化机理 | 第24-25页 |
|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思路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 ·表征和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 ·高岭土插层复合物的制备 | 第29-30页 |
| ·高岭土剥片的制备 | 第30页 |
| ·复合发泡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高岭土剥片的研究 | 第31-53页 |
| ·高岭土-尿素复合物剥片前后的研究 | 第31-42页 |
| ·置换插层法制备的高岭土-尿素复合物剥片前后的XRD分析 | 第31-33页 |
| ·直接插层法制备的高岭土-尿素复合物剥片前后的XRD分析 | 第33-36页 |
| ·温度对插层结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尿素添加量对插层剥片结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不同剥离方法对剥离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8页 |
| ·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 第38-39页 |
| ·热分析 | 第39-41页 |
| ·激光粒度分析 | 第41-42页 |
| ·高岭土-肼复合物剥离前后的研究 | 第42-47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2-44页 |
| ·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 第44-45页 |
| ·热分析 | 第45-47页 |
| ·高岭土-醋酸钾复合物剥片前后的研究 | 第47-52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7-49页 |
| ·固体核磁共振分析 | 第49-51页 |
| ·热分析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复合发泡剂的研究 | 第53-61页 |
| ·固体核磁表征 | 第54-59页 |
| ·热分析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本论文的结论 | 第61-62页 |
| ·创新点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