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周良庄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及钙华研究
声明 | 第1页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地热资源 | 第13页 |
·地热水化学沉积物 | 第13-16页 |
·地热利用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2 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 第18-30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19页 |
·地质背景 | 第19-20页 |
·地质构造特征 | 第19-20页 |
·地层概况 | 第20页 |
·地热地质条件 | 第20-24页 |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24-29页 |
·研究区地质构造特征 | 第24-26页 |
·研究区地层特征 | 第26-27页 |
·研究区的热储特征 | 第27-28页 |
·研究区热储模型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地下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0-44页 |
·水样采集及分析 | 第30-32页 |
·常量组分 | 第32-37页 |
·主要阳离子 | 第33页 |
·主要阴离子 | 第33页 |
·水化学类型 | 第33-34页 |
·矿化度(TDS) | 第34-36页 |
·Schoeller图 | 第36-37页 |
·特征组分 | 第37-38页 |
·微量元素 | 第38页 |
·离子比值 | 第38-39页 |
·同位素 | 第39-42页 |
·水样的采集与分析 | 第40页 |
·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 第40-42页 |
·~(34)S同位素分析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研究区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 第44-51页 |
·WATCH程序模拟法 | 第44-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地球化学温标 | 第51-56页 |
·Cl-SO_4-HCO_3三角图 | 第51-52页 |
·Na-K-Mg三角图 | 第52-53页 |
·石英传导温标 | 第53-54页 |
·玉髓传导温标 | 第54页 |
·WATCH程序判断法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6 腐蚀结垢机理及预防和治理 | 第56-65页 |
·地热腐蚀的类型 | 第56-57页 |
·地热流体的主要腐蚀成分 | 第57-58页 |
·地热流体中的结垢成分 | 第58页 |
·结垢机理 | 第58页 |
·指数判断法 | 第58-62页 |
·朗格利尔指数(Langelier指数) | 第59-60页 |
·雷兹诺指数(RI) | 第60页 |
·实用结垢指数 | 第60-61页 |
·拉申指数(LI) | 第61-62页 |
·应用指数判断法的计算结果 | 第62页 |
·防腐防垢的措施和方法 | 第62-63页 |
·防腐措施 | 第62-63页 |
·除垢和防垢措施 | 第63页 |
·研究区地热系统防腐防垢建议 | 第63-64页 |
·本区地热系统防腐建议 | 第63-64页 |
·本区内地热系统防垢建议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王4井泉华现象的分析 | 第65-71页 |
·现场概况 | 第65页 |
·钙华生产的主要判断方法 | 第65-67页 |
·对钙华成因的探讨 | 第67页 |
·影响钙华生长的因素 | 第67-70页 |
·CO_2的来源 | 第67-68页 |
·水化学条件 | 第68-69页 |
·pH值 | 第69页 |
·压力效应 | 第69页 |
·水动力条件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8 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第71-79页 |
·国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71-72页 |
·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现状 | 第72页 |
·天津地热开发利用现状 | 第72-74页 |
·地热资源的应用 | 第74页 |
·对王2井开发利用的设计方案 | 第74-78页 |
·工业烘干 | 第75-76页 |
·冬季供暖 | 第76页 |
·水产养殖 | 第76页 |
·温室种植 | 第76-77页 |
·温泉疗养 | 第77页 |
·洗浴、游泳 | 第77页 |
·热泵供暖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9 结论和建议 | 第79-82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建议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个人简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