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地区后遥感应用技术示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10-18页 |
|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相山地区铀矿地质研究程度和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页 |
|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相山地区地学空间数据库构建 | 第18-24页 |
| ·GIS软件的选择 | 第18-19页 |
| ·数据库构建流程 | 第19-21页 |
| ·数据库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 ·数据库的功能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相山地区基本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时空结构 | 第24-37页 |
| ·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 | 第24-25页 |
| ·岩石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 第25-26页 |
| ·岩浆演化的岩石地球化学响应 | 第26-32页 |
| ·成矿地质特征与时空结构 | 第32-37页 |
| 第四章 遥感数据处理及应用 | 第37-50页 |
| ·遥感数据预处理 | 第37-41页 |
| ·相山地区遥感新构造运动踪迹的发现 | 第41-44页 |
| ·相山地区岩性遥感分析 | 第44-46页 |
| ·相山地区蚀变遥感的主分量分析 | 第46-50页 |
| 第五章 航放数据处理及应用 | 第50-59页 |
| ·航放数据调平处理 | 第50页 |
|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航放数据统计分析 | 第50-52页 |
| ·航放数据的空间相关分析 | 第52-53页 |
| ·钍归一化及效果 | 第53-55页 |
| ·其它有用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 | 第55-59页 |
| 第六章 重磁数据处理及解释 | 第59-68页 |
| ·物性参数 | 第59-60页 |
| ·重磁场特征 | 第60-61页 |
| ·重磁数据处理及反演方法 | 第61-62页 |
| ·重磁异常的解释推断 | 第62-68页 |
| 第七章 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理解 | 第68-75页 |
| ·DEM数据获取 | 第68-69页 |
| ·地貌发育阶段 | 第69-70页 |
| ·岩石地貌特征 | 第70-71页 |
| ·坡面复杂度因子提取及分析 | 第71-75页 |
| 第八章 多源信息集成处理与分析 | 第75-82页 |
| ·遥感与航空放射性信息集成处理与分析 | 第75-78页 |
| ·遥感与重磁信息集成分析 | 第78-80页 |
| ·遥感与 DEM集成处理 | 第80页 |
| ·航放与重磁信息相关性问题 | 第80-82页 |
| 第九章 综合应用研究 | 第82-95页 |
| ·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三维可视化 | 第82-84页 |
| ·相山矿田西北部与东南部多源地学信息对比 | 第84-87页 |
| ·深部成矿地质环境 | 第87-88页 |
| ·矿床侵蚀程度评价 | 第88-91页 |
| ·华南红盆与铀矿保存 | 第91-95页 |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 ·主要结论 | 第95页 |
| ·建议 | 第95页 |
| ·展望 | 第95-97页 |
| 参考文献及资料 | 第97-103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主持或参与的地质科研项目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