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耕地资源价值评价及其分区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1 引言第10-12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12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2-17页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第12-13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13页
     ·人口状况第13页
     ·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第13页
   ·自然资源概况第13-17页
     ·气候第13页
     ·地质地貌第13-14页
     ·水资源第14页
     ·土壤第14页
     ·耕地资源第14-17页
3 研究总体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第17-34页
   ·研究总体思路第17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7-18页
   ·研究方法步骤第18-34页
     ·基础资料收集第18页
     ·福建省耕地分布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第18页
     ·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确定及主要耕作制度分区第18-19页
       ·耕地主要农作物确定第18页
         ·耕地主要耕作制度分区第18-19页
     ·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用地适宜性评价第19-28页
       ·评价因子选择第19页
       ·气候因子栅格数据推算与属性数据库建立第19-20页
       ·其它因子属性数据库建立第20页
       ·社会经济因子属性数据库建立第20-21页
       ·评价因子属性数据标准化第21-25页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第25页
       ·主要农作物用地适宜性评价第25-28页
     ·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种植分区及其数据库建立第28页
     ·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评价第28-30页
     ·福建省耕地经济价值评价第30-32页
       ·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产品单价确定第30-31页
       ·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秸秆系数及其单价确定第31页
       ·贴现率确定第31页
       ·福建省耕地经济价值评价及其数据库建立第31-32页
     ·福建省耕地社会承载价值评价第32页
       ·耕地社会承载价值计算第32页
       ·耕地社会承载价值修正及其数据库建立第32页
     ·福建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第32-33页
       ·福建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构成第32-33页
       ·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修正及其数据库建立第33页
     ·福建省耕地资源价值评价与分区第33页
     ·面积统计与图件编制第33-34页
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4-62页
   ·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用地适宜性分析第34页
   ·福建省耕地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分析第34-43页
   ·福建省耕地经济价值及其空间分异第43-46页
   ·福建省耕地社会承载价值及其空间分异第46-51页
     ·福建省耕地社会保障价值及其空间分异第46-47页
     ·福建省耕地就业价值及其空间分异第47-48页
     ·福建省耕地社会承载价值及其空间分异第48-51页
   ·福建省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及其空间分异第51-52页
   ·福建省耕地资源价值分析第52-59页
     ·耕地资源价值及其空间分异第52-56页
     ·不同利用类型耕地资源价值差异分析第56-57页
     ·福建省耕地资源价值构成特点分析第57-59页
   ·福建省耕地资源价值分区分析第59-62页
5 关于完善我国耕地征用补偿费的探讨第62-69页
   ·我国现行耕地征用补偿费构成及计算方法第62-63页
   ·我国耕地征用补偿中存在的问题第63-66页
     ·征地补偿费未全面反映耕地价值,补偿费标准偏低第63-66页
     ·忽略了耕地资源使用的时间价值第66页
     ·忽视耕地价值的空间差异第66页
     ·耕地征用低价补偿导致诸多不良后果第66页
   ·完善我国耕地征用补偿费的建议第66-69页
     ·扩大征地补偿范围第66-67页
     ·考虑征地补偿的区域差异第67-68页
     ·征地预先补偿第68页
     ·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表1 福建省各县(市、区)耕地主要作物生产潜力第73-77页
附表2 福建省各县(市、区)耕地主要作物生产潜力第77-81页
附表3 福建省各县(市、区)耕地主要作物生产潜力分区第81-85页
附表4 福建各县(市、区)耕地主要作物生产潜力分区第85-89页
附图1 福建省春大豆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第89-90页
附图2 福建省夏大豆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第90-91页
附图3 福建省甘薯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第91-92页
附图4 福建省马铃薯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第92-93页
附图5 福建省花生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第93-94页
附图6 福建省烤烟用地适应性评价图第94-95页
附图7 福建省甘蔗用地适宜性评价图第95-96页
附图8 福建省春大豆生产潜力分区图第96-97页
附图9 福建省夏大豆生产潜力分区图第97-98页
附图10 福建省甘薯生产潜力分区图第98-99页
附图11 福建省马铃薯生产潜力分区图第99-100页
附图12 福建省早稻生产潜力分区图第100-101页
附图13 福建省中稻生产潜力分区图第101-102页
附图14 福建省晚稻生产潜力分区图第102-103页
附图15 福建省花生生产潜力分区图第103-104页
附图16 福建省烤烟生产潜力分区图第104-105页
附图17 福建省甘蔗生产潜力分区图第105-106页
附图18 福建省耕地经济价值图第106-107页
附图19 福建省耕地社会承载价值图第107-108页
附图20 福建省耕地生态价值图第108-109页
附图21 福建省耕地综合价值图第109-110页
附图22 福建省耕地综合价值分区图第110-111页
附图23 福建省耕地熟制分区图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实务中运用研究
下一篇:坦普尔和笛福眼中的中国形象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