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景区的景观文化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2章 红色景区研究的背景 | 第13-17页 |
第3章 红色景区建设之现状 | 第17-23页 |
·前言 | 第17-23页 |
·环保先天缺陷 | 第18页 |
·配套设施落后 | 第18-20页 |
·重复建设严重 | 第20-23页 |
第4章 红色景区的景观文化特点 | 第23-43页 |
·前言 | 第23-43页 |
·红色景观文化是多学科内容的交叉 | 第23-37页 |
·社会层面 | 第23-24页 |
·历史层面 | 第24-25页 |
·心理层面 | 第25-26页 |
·建筑层面 | 第26-27页 |
·生态层面 | 第27-28页 |
·艺术层面 | 第28-37页 |
·红色景观文化的特性 | 第37-43页 |
·稳定性 | 第37页 |
·地域性 | 第37-38页 |
·独立性 | 第38-39页 |
·融合性 | 第39页 |
·迟滞性 | 第39-40页 |
·积累性 | 第40-41页 |
·继承性 | 第41-43页 |
第5章 红色景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 第43-54页 |
·前言 | 第43-54页 |
·可持续与可持续发展 | 第43页 |
·景观文化的可持续原则 | 第43-47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43-44页 |
·生态原则 | 第44-45页 |
·人本位原则 | 第45-46页 |
·整体与连续性原则 | 第46-47页 |
·经济与高效原则 | 第47页 |
·红色景观文化的可持续性内涵 | 第47-54页 |
·对传统红色文化的保护、延续 | 第47-49页 |
·与其他文化相融合 | 第49-50页 |
·在物质科技层面上景观文化的可持续性 | 第50页 |
·在精神与归属需求层面上景观文化的可持续 | 第50-51页 |
·从人与景观文化的互建关系看景观文化的可持续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9页 |
(一) 十二个“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 | 第55页 |
(二) 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名录 | 第55-60页 |
(三) 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 第60-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图片注释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77页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