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24页 |
·番木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营养价值 | 第10页 |
·番木瓜的产销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0-11页 |
·影响番木瓜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11-12页 |
·PRSV | 第12-17页 |
·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发现历史 | 第12页 |
·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症状 | 第12-13页 |
·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病原 | 第13-15页 |
·生物学 | 第13页 |
·病毒株系及分子生物学 | 第13-14页 |
·PRSV 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 第15-17页 |
·侵染循环 | 第15页 |
·发病流行条件 | 第15-16页 |
·防治措施 | 第16-17页 |
·抗性鉴定 | 第17-20页 |
·传统抗病性鉴定 | 第18-19页 |
·鉴定方法 | 第18页 |
·接种技术 | 第18-19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9页 |
·抗病性的分级评定 | 第19页 |
·分子水平抗性鉴定 | 第19-20页 |
·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抗性鉴定 | 第20页 |
·番木瓜抗病毒基因工程的研究动向 | 第20-21页 |
·海南岛总的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 | 第21-22页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22-2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4-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7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33页 |
·抗性鉴定 | 第27-31页 |
·室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 | 第27-28页 |
·大田(自然发病)抗性鉴定 | 第28-31页 |
·品种资源抗性综合评价 | 第31页 |
·气象因子与环斑病毒病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31-32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3 结果及分析 | 第33-61页 |
·抗性鉴定结果 | 第33-43页 |
·室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 | 第33-35页 |
·大田(自然发病)抗性鉴定结果 | 第35-42页 |
·生育期对环斑病毒病抗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9页 |
·物候期对环斑病毒病抗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2页 |
·番木瓜品种资源对环斑病毒病抗性鉴定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苗期鉴定结果分析 | 第42页 |
·大田鉴定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品种资源抗性综合评价结果 | 第43-57页 |
·株高、茎粗与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43-49页 |
·品种间株高、茎粗生长量与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43-47页 |
·品种内株高、茎粗与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47-49页 |
·植株长势、初果高度及连续结果性与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49-52页 |
·品种间植株长势、初果高度及连续结果性与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49-50页 |
·品种内植株长势、初果高度及连续结果性与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50-52页 |
·果实品质及产量与环斑病毒病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52-57页 |
·品种间果实品质及产量与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52-53页 |
·品种内产量与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53-57页 |
·气象因子与环斑病毒病病情消长的关系 | 第57-61页 |
·气象因子变化情况分析 | 第57-59页 |
·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和雨日对环斑病毒病消长的影响 | 第59-61页 |
4 结论 | 第61-62页 |
5 讨论及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2-65页 |
·讨论 | 第62-63页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3-65页 |
·继续发掘番木瓜抗环斑病毒病资源 | 第63页 |
·番木瓜对环斑病毒病的抗性机制存在多样性 | 第63-64页 |
·年度间抗性级别的变化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