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一种新型三自由度平动并联机床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概述第9页
   ·并联机构及发展概况第9-12页
     ·串联机构和并联机构主要性能比较第10-11页
     ·并联机构的应用第11-12页
   ·并联机床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2-16页
   ·选题意义与课题来源第16-17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并联机床的结构特点和位置分析第19-29页
   ·概述第19页
   ·新型三自由度并联机床简介第19-22页
     ·机构原型简介第19-20页
     ·机床总体结构设计第20-22页
     ·自由度分析第22页
   ·位置分析第22-27页
     ·位置反解第23-26页
     ·位置正解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并联机床的工作空间分析第29-40页
   ·概述第29页
   ·工作空间的描述与评价第29-30页
   ·工作空间分析第30-39页
     ·约束分析第30-31页
     ·并联机床工作空间的确定方法第31-33页
     ·工作空间形状分析第33-36页
     ·机构参数对工作空间体积大小的影响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并联机床的运动学性能分析第40-48页
   ·概述第40页
   ·运动学传递各向同性性能分析第40-47页
     ·雅可比矩阵的求解第40-41页
     ·运动学传递各向同性性能评价指标第41-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并联机床的误差分析第48-63页
   ·概述第48页
   ·误差来源第48-49页
   ·误差建模第49-52页
   ·误差评价指标第52-57页
   ·综合位置误差分析第57-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6章 并联机床的参数设计第63-70页
   ·概述第63-64页
   ·空间模型的建立第64-65页
   ·全域性能评价指标第65-67页
   ·结构参数的确定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1页
附录1第71-72页
附录2第72-73页
附录3第73-74页
附录4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信公司VoIP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下一篇: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布局